院系风采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院系风采为解决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水污染科技瓶颈问题,国家启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学院以“洱海”项目为代表,在太湖、巢湖、滇池、西湖、东江等地持续承接数项千万级课题,深入开展污染治理、修复和规划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为国计民生提供技术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专程前往洱海实地调研并加以勉励;李克强总理对洱海治理模式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洱海治理的成功经验,为国内类似情况的湖泊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鉴,相关成果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十数年坚守在洱海一线的孔海南教授荣获中宣部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
我国产汞、用汞、排汞量大,广受国际社会关注。学院承接了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重点探索我国典型行业烟气汞控制与减排技术原理等关键科学问题以应对我国在联合国的履约需求。学院大气污染控制科研团队着眼于国家大气污染控制及空气质量保障领域的技术需求,致力于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控制技术、环境空气质量数值模拟及预测等方面工作,先后承担了 “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十余项,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在影响力因子大于4.0以上的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公开或授权专利40余项,建立了中原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研发中心和有色冶炼过程污染控制及资源回收研发基地等科研基地,在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及其资源化利用、燃煤及有色行业含汞烟气的净化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作为环保技术的重要载体,环保装备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学院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废弃物组合式破碎-多级分选-真空冶金分离技术、新型湿式氧化高效废水处理技术以及市政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深度处理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在多地实现产业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影响,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数项科技奖励。
我国目前受污染的土壤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5,在土壤污染物中,镉、铅、砷等重金属污染比例占了65%。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团队研发了碳基、硅基、磷基、硫基等环境多功能修复材料,基于“以废治废”的理念创新性地提出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一体化生态修复技术,实施射击场、电子垃圾加工回收场地、化工厂、电镀厂等6大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10余项。自2009年以来,该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国家863科技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多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他引3900多次,2014年起学院教师连续2次入选Elsevier出版集团发布的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单。
污染场地修复
针对棕榈油榨油厂高浓度有机废水所面临的污染问题,学院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团队成功研发棕榈油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成本低,附加值高,既满足当下环境污染物低成本治理的要求,又达到了废水回收利用的目的,广泛应用于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棕榈油废水处理项目。该技术获得国际化学工程师协会(IChemE)认可,先后斩获马来西亚“棕榈油行业大奖”、“可持续发展奖”、“马来西亚杰出贡献奖”和欧洲质量研究协会颁发的质量卓越国际钻石奖等奖项。
水污染治理成效:云南大理罗时江生态湿地现状
环境基础综合实验室
校友墙
环境科学楼大厅
校友捐赠饮水思源石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页:http://sese.sjtu.edu.cn/
更多“院系风采”:http://202.120.33.37/120anniver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