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教学

[AI+教育教学]HI导师+AI教师:面向自适应学习的“工程热力学”课堂变革

AI+教育教学

图片1.png 

以人为本的HI+AI教学与自适应学习

基于以人为本的AI教学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启动了“HI导师+AI教师课堂变革计划”(图1),该类课程从理念层面来讲,是以人为本(H,human)的启发式(I,inspiration)AI课程建设,其中H代表Human,I代表Inspiration。从形式方面来讲,是HI导学+AI伴学,其中HI代表Human intelligence,也就是人类智能,体现了人类教师的引导作用。

image.png 

图1 HI导师+AI教师课堂变革计划 

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程热力学,是实施HI+AI改革课程之一。这门课程在60年代初由沈维道、蒋淡安、郑培芝等老一辈学者完成建设,后期童均耕教授与王丽伟、叶强教授对该教材进行多次改版,至今该系列教材已出版百万余册,在全国两百余所高校中得到应用。为“十一五”与“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课程后期在王丽伟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努力下不断优化,获得了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及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等荣誉。

基于工程热力学课程强大的教学基础,王丽伟教授针对该课程提出了“HI导师+AI教师”的教学方法,并在面向储能专业的“工程热力学”课程中开始实施。该课程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人工智能试验场”。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以人为本的HI+AI教学与自适应学习”。

虽然在“学生中心”的理念下,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对“以人为本”的教学形成了普遍共识,但是AI时代“以人为本”的这个概念还是需要进一步强化。因此上海交通大学丁奎岭校长在2024年的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出“越是AI无处不在的时代,越需要以HI为中心,越要关注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这说明未来的教育将基于“以人为本”的基础,开启AI教学发展的新纪元。

1996年,美国的布鲁斯洛夫斯基首次定义自适应学习的概念,他提出:自适应学习是尊重每一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为学习者提供最合适、最需要的教育。既然是“最合适、最需要”,则说明一定要强调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提供不同的教育可能性,这样的教学非人力所能达到。因此这个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AI时代的到来,使得“自适应学习”成为了可能。

“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过程中,真实教师主要是以进阶研讨式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深度研讨,同时指导学生做科研、帮助同学遴选科研导师,重点强调情感陪伴与高阶能力培养。真实学伴除了班级同学以外,还包括博士生、“伯乐计划”本科生。课堂中的AI教学,包括数字教师和数字学伴,重点强调的是高质量的自适应学习。 

课堂实施过程

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特别打造了智慧教室、讨论教室以及供教师研讨的大阳台,网络信息中心搭建了“HI+AI课程中心”。

课程建设包括了AI课程以及HI课程。AI课程建设了两种形式,其中一种是视频模式,另外一种是PPT模式。

视频模式中,慕课在智慧教室拍摄完成,这类慕课由于完整再现了课堂讲解过程,相对于传统的慕课,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课程界面如图2所示,其中左侧是学生听课的区域,右侧则是AI问答区域。AI问答区域中,除了学生提问的问题以外,网络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特别开发了自问自答环节,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通过自问自答,推荐更多的学习资料。

image.png 

2 AI课程的视频模式 

AI课程的PPT模式如图3所示。同样左侧是AI教师的授课区,右侧是问答区。问答区设置了AI学伴,之所以叫作“学伴”而不是“助教”或者“教师”,主要考虑的是AI回答的问题有时候会出错,难以达到助教或者教师的水平。PPT区域同样制作了字幕,同学可以阅读字幕,也可以采用语音播放的形式播放字幕。

image.png 

3 AI课程的PPT模式 

课程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智慧教室实施授课。教室如图4所示。整个教室学生分为4组,每一组都有独立的电视屏幕,桌子为讨论式的多边形桌子,即可以拼接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分开。教师也有一个单独的讲课用的屏幕。

image.png

4 上海交通大学的智慧教室 

AI授课过程中,每位同学需要带电脑以及耳机到智慧教室,然后进入到学校的“HI+AI课程中心”学习。整个课堂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过程中,课堂是鸦雀无声的,教师在教室中走路需要特别小心,否则会有声音打扰到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在认真学习,没有出现打游戏、溜号等问题。课堂上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进度都不一样的。课堂中学习得最快的学生,45分钟的课程会在20~25分钟左右完成。

整个学期的课程全部是按照HI导师+AI教师的教学方式来开展。AI课堂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自适应学习,也就是按照学生各自的学习节奏完成课程内容。如果学习进展快,则剩余的时间则完全由学生自由支配。为了达到优良的自适应学习效果,课程中安排了一名博士生以及一名“伯乐计划”本科生,两名学生在讨论教室工作,授课过程中,提前在智慧教室学习完AI课程的同学,可以到讨论教室与学长们研讨,在AI课程中,教师也会提前15分钟左右,从智慧教室转到讨论教室,以便于同学们有问题前来咨询。天气好的时候,提前学习完课程的同学也可以到阳台,约教师及学长们讨论未来发展规划,也可以讨论学习、科研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所有的知识点都由AI课程(45分钟)讲解,学习完成之后,在智慧教室会进行HI课程的研讨。HI课程的组织模式,主要是通过进阶的讨论题完成。如图5所示,讨论题会从较为基础的题目出发,逐渐深入,例如1-1-4讨论题,会请同学们叙述燃气轮机的工作过程,对于还没有学习专业课程的同学们来讲,这个问题是有一定挑战度的。对于此类问题,一般会安排学生的自主讨论环节,也就是先展开小组讨论,并允许同学们借助AI得到答案。

image.png 

5 HI课堂的进阶讨论题

 HI环节也设置了“卡诺电池发电耦合液流电池储电的性能分析”课程项目,这个项目中所涉及的卡诺电池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项目研究采用逐步深入的模式,先是同学们自行调研,允许同学们采用AI,了解卡诺电池技术,完成项目书的前言部分的撰写。然后是通过朗肯循环的学习,搭建卡诺电池循环,接着研究生以及教师会指导同学编程分析循环。这个环节鼓励学生采用AI技术进行编程。在整个项目书撰写的过程中,制定了详细的考核规范。 

中期学生反馈及学习成效分析

中期学生反馈是提升教学特别有效的一种方式。这种调研方式可以确认哪些问题是大多数同学的共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中期反馈调研发现,经常100%的同学都认为有问题的地方,老师却是没有意识到的。

在上海交通大学,中期学生反馈由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咨询师开展与实施。具体流程如图6所示。首先教师在网络平台申请“中期学生反馈”服务,然后咨询师会跟进,并和教师进行前期会谈。接着咨询师会进入课堂听课,同时收集学生们对课堂意见和建议,最后会对课程进行后期的跟踪与反馈。

image.png 

6 中期学生反馈服务 

HI+AI的工程热力学教学过程中,申请了两次中期学生反馈服务。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同学们反馈的结果,以便于大家了解课程情况。

第一次中期学生反馈在第四周进行,调查显示,在优势方面,100%的同学认为“网课非常灵活”“相关拓展知识可以询问AI,更加多元化”“上课节奏自由决定,课程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在涉及科研的评价中,95%的同学认为课程“涉及科研前沿,拓宽视野”。在问题方面,100%的同学希望延长作业时间,85%的同学认为HI的研讨题难度大,希望精讲。

按照第一次中期学生反馈的结论,对课程进行了整改,在第九周进行了第二次中期学生反馈,在优点方面,依然是100%的学生认为课程灵活,同时科研评价方面,100%的同学认为“可以与老师以及师兄自由讨论,提升科研水平”“获得选择科研导师的建议”“帮助论文撰写规范化,有利于以后的科研工作”“老师和蔼,提供科研方面的帮助”等。

在存在问题方面,90%左右的同学认为课程项目的难度大。实际上学生们反馈的问题,恰好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点,所涉及的教学理念,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需要让同学们感觉到很有挑战的时候,再给出恰到好处的指导。后期针对同学们的问题,特别安排了编程辅导与项目研究辅导相关课程。

在课程考核方面,课程达成度预期为0.72,最终的达成度为0.75,与目标预期值基本一致,略高于预期值。

在课程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采用AI完成的项目逻辑漏洞很多,前后内容不一致,与课程预设目标具有非常大的偏离。

课程教学过程中,前六周的课程,详细编写了字幕,相当于采用教材中的较多内容对大模型进行了训练。后六周的课程中,由于同学们较少使用字幕,就只写了内容简介,此时相当于课程训练的语料库大幅度减少。后期对比之后,发现前六周精心训练过的AI学伴,其回答问题的质量高,正确率基本可以达到100%。而后六周没有精心撰写字幕的课程,AI学伴相当于完全采用Deepseek大模型,错误率达到了约20%~30%。

HI导师环节,所指导的学生入选学校伯乐计划,同时协助班级约1/3的同学落实了科研导师,为后期的学习与科研奠定了基础。 

有关未来教学的相关思考

“HI导师+AI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强大的自适应学习的特性。在AI课堂中,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学习,其他时间可以做科研或者学习个人感兴趣的知识。课堂上没有出现学生打游戏、睡觉等“摸鱼”情况。

在HI导师侧,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专业化发展路径的指导能力非常重要,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时刻关注AI技术的发展,与AI平台的深度讨论与对话是了解AI的重要路径,也是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AI赋能极限的重要措施。未来能够运用好AI、极大挖掘不同学生最大潜力,并提供更多、更高阶学习资源的老师,将成为助力学生飞翔的重要力量。

教师需要有与AI互补的能力,因此情绪稳定、优秀的情感陪伴能力、传承友爱与耐心的能力(去除焦虑)将会越来越重要。

在教学理念方面,“学生中心”的理念依然会非常重要。 “学生中心”与“以人为本”是异曲同工的,都说明了教学需要关注人的差异性。所以过去的“学生中心”(或者说“以人为本”)是大学的目标,而未来通过“自适应学习”来构建教学过程,则可以使得“学生中心”成为现实。

在AI技术促进了个性化学习的背景下,对于一些学生,知识不是越多越好,考核也不是难度高就好,如果按照知识难度考核学生,培养的学生将输给AI,因为AI最为博学。学生是多元的,需要结合AI课堂,给予学有余力的学生一定的留白时间,需要让同学们有时间在他们感兴趣的方向有更好的发展,这样学生才会在AI时代彰显个性,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