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巡礼
药学院:笃学济世担使命,砥砺奋进创新篇
— 风采巡礼[编者按]:为迎接即将召开的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术新闻网和第十二次党代会专题网、交大发布、上海交大报共同启动“风采巡礼”专栏,全面展示各单位、各领域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以党建为引领,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接续奋斗谋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
——坚持人才强院战略,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逐渐汇聚。深刻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精神内涵,近五年引进长聘体系优秀师资25人,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4人,省部级青年人才21人。获评全校“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获授“长聘教轨岗位引进评审自主权”。
——提升有组织科研效能,学科建设和平台基地建设取得突破。与上药集团共建创新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先后立项新增了细胞工程与抗体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手性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药物靶标发现及递送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创新靶标抗体偶联药物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平台,目前学院共拥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药学创新高地与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为“健康中国”贡献交大力量。获批药学专业博士学位点,完成药学类本科专业教育部专业认证,新增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上海市优质课程3门、省部级优秀教学案例4项、出版教材7部。学生首次斩获“挑战杯”特等奖、擂主,中国国际创新大赛金奖,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
——获批生物医药前沿学院建设并完成首届招生,交大药学品牌持续擦亮。将聚焦原创新药、基因治疗、细胞治疗、核酸药物、AI制药等前沿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传统的学科研究框架,形成药物研发全链条模式,药理学和毒理学在US News世界排名跃升至第4位,ESI学科排名升至第15位(前万分之1.08)。
自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药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围绕“育人为本,交叉创新,人才强院,文化引领”四大发展战略,不断强化“聚势谋远”的发展意识、“同心同向”的团结意识、“师生为本”的服务意识、“恪勤担当”的责任意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6月,学院党员大会胜利召开,结合“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将学院改革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开启了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药学院的新篇章。

一、举旗定向,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科长远发展
优化学科布局,筑牢一流根基。获批生物医药前沿学院建设并完成首届招生,将聚焦原创新药、基因治疗、细胞治疗、核酸药物、AI制药等前沿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传统的学科研究框架,形成药物研发全链条模式;同时持续做强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优势学科,构建“传统+新兴”完整学科体系。通过顶层设计推动学科深度融合,设立重大培育项目,加速孵化国家级重大课题,为前沿突破提供系统支撑。药理学和毒理学在US News世界排名跃升至第4位,ESI学科排名升至第15位(前万分之1.08)。

筑牢平台基地,夯实创新基础。创新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由上药集团和交大共同建设,学院正式拥有了国家级平台。先后立项新增了细胞工程与抗体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手性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药物靶标发现及递送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创新靶标抗体偶联药物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平台,目前学院共拥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通过各级各类支持,学院大型仪器平台完成能级提升,目前平台仪器设备总资产近9000万元,服务科研能力大幅提升。

坚持引育并举,建强人才队伍。学院党委深刻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精神内涵,着力推动党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深度融合,将“党管人才”重点落在青年人才集聚和培养,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通过定期举办药学前沿青年学者论坛、设置人才引进专项奖励等措施加强人才引进力度;依托国家及省部级平台基地,凝聚学科方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挥人才集聚磁场效应。五年来引进长聘体系优秀师资25人,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4人,省部级青年人才21人,逐渐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2025年学院获评全校“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获授“长聘教轨岗位引进评审自主权”。

二、立德树人,高质量党建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推进本科专业内涵建设,顺利通过2021年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完善学科专业体系,获批药学专业博士学位点,与生命学院、生医工学院和医学院共建生物医药前沿学院,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前瞻布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完成2项上海市教学改革项目,获得上海市教学设计竞赛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推进课程建设,夯实教材根基。推进高质量课程与教材建设双轮驱动,《药物化学》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药剂学》《生药学》获批上海高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药理学》获评上海市级重点课程,多门课程入选校级荣誉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获批教育部“教学设备提升项目”,构建起“虚拟平台+教师直播+电子资料+线下实验”综合立体式实验教学模式。新增省部级优秀教学案例4项,出版教材7部,《药用材料》《药理学》《有机化学》《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获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强化思政引领,培育时代新人。围绕药学院学科、学生特点,开展“靶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通过学生党员质量提升计划,把握发展重点,优化党员结构,打造党建特色;通过学业指导与学风建设计划,优化学业辅导体系,学生挂科率、退警率显著降低;通过学生骨干能力素质提升计划,着力提升学生骨干选拔标准、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凝聚作用。学生团队斩获第十八届“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擂主,中国国际创新大赛(2025)金奖;李香逸获评“全国共青团员”,陈清璇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完善培养链条,凝聚育人合力。深化“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继续深造比例和博士生学术就业比例持续提升。牵头云南本科招生工作,取得全国“文理双三”的佳绩,为学校招生总体工作做出重要贡献;优化完善“申请-考核”招生机制,严格审核考生学术成果,提升研究生招生质量。号召学生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投身医疗健康、生物医药事业;修订就业引导目录,承办生物医药专场招聘会,鼓励学生前往国内外一流学术机构、研发机构、医疗机构等深造或就业。着力打造校友与学院发展命运共同体,定期组织校庆校友返校以及毕业秩年校友返校活动,进一步激活校友资源网络,拓展合作发展空间。

三、凝心聚力,高质量党建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深植理论根基,加强党建引领。药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定期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会和读书班,确保全体党员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创新学习方式,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学习质量;利用线上平台和多媒体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确保学习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夯实组织基础,打造特色品牌。目前学院共有12个党支部(其中在职教职工党支部5个,退休教师党支部1个,学生党支部6个)。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按照“双带头人”标准选拔一线优秀教师党员担任教工党支部书记,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课”等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发挥带头作用。成功获批2个全国样板党支部、入选学校学生党建标杆院系、荣获学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奖,学生党建工作经验获评校“三全育人”示范案例。

发挥工会力量,服务师生需求。工会以为群众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积极做好教职工的娘家人为宗旨。做好健康体检、就医保障、子女教育等关心服务;积极开展各类特色文体活动和教职工疗休养活动,定期组织健步走、乒乓球赛、妇女节插花等活动。在全校基层工会考评中连续三次获评“先进基层工会”荣誉称号,获批三星级“妈咪小屋”称号。学院的家文化也让教职工倍感温暖,黄素梅老师慷慨解囊,捐资50万元设立 “宋建华奖学金”激励优秀学子勇攀学术高峰。

四、行稳致远,高质量党建营造风清气正生态
狠抓巡视整改,深化内涵建设。对照2024年学校巡视反馈意见,成立由书记、院长任组长的巡礼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全员参与整改。全面梳理86项现有及修订中制度,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时限,定期跟踪督办,确保问题不反弹。以巡视整改为契机,优化内部管理架构,将整改成效深度融入管理体系建设,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核心动能。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办学条件。通过盘活现有资源与推进新大楼建设双管齐下,显著提升教学科研空间保障能力。在新大楼建设过程中,学院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研功能区、设备配置及智能化设施,确保空间利用最大化,新建大楼总建筑面积16000㎡,科研承载力和资源共享效率将大幅提升。同时,为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修订完善《药学院公用房管理办法》,强化动态调配机制,确保资源使用效率。

从严管党治党,涵养清风正气。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委责任清单,明确学院党委、基层党支部和党员领导干部职责。成立师德师风工作小组,落实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凝聚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连续举办教师节表彰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增强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人才队伍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未来五年,是药学院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学院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成果转化为驱动,加速向世界一流药学院和一流学科的目标迈进,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壮阔实践中,贡献交大药学智慧,彰显交大药学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