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巡礼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实验室教工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积极为我国海洋强国事业发展注入智慧和力量 党支部现有22名党员教师,其中16名具有高级职称,是一支充满朝气、富有战斗力的队伍。支部坚持服务海洋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等国家战略,先后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双带头人” 教师党支部工作室和首批“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为我国船海装备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凝聚联建合力,推动党建业务融合
党支部积极落实教育部“强国行”专项行动,联合西南石油大学、浙江大学等十余个船海领域专业支部,成立“海洋能源强国行党建联合体”,并组织召开首届海洋能源强国论坛。在联建过程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总结装备研发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的红色教育内容,开展高质量党课,增强党员的政治素养和使命感,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支部召开“开拓奋进 踏石有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党支部书记在“海洋能源强国行党建联合体”成立仪式上做分享交流
二、聚焦船海科技,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党支部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深海工程装备创新研发,作为技术团队,全力打造海洋领域“国之重器”,自主研发和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远海全天候驻留浮式研究设施”,项目可研获得国家批复,为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率先提出了“深海重载作业装备”概念与总体技术路线,自主研发了“开拓一号”、“开拓二号”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实现了我国深海重载作业装备海试水深首次突破4000米大关,并从深海海底取回多金属结壳和结核等样品,成为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支部积极响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号召,对接三亚深海科技和地方区域发展需求,为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建设提供支持,研发“沙滩狗”、“海洋守护者”系列等海洋环卫装备,填补我国海洋环境治理高端装备空白。

支部党员在“开拓二号”海试现场召开主题党日活动
三、发挥组织优势,提升科教育人成效
支部党员积极参与教学课程创新与改革,发挥教书育人和科研组织的优势。支部负责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创新“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教学模式,采用TBL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成果被光明日报报道。支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创比赛,在全国“挑战杯”、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等多项赛事中获得特等奖等20余项奖项。培养大批硕博研究生,攀越科学高峰、解决工程疑难、屡获各级表彰,学生获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员学生标兵等多项荣誉,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等。
四、强化实践育人,锻炼创新实用人才
党支部注重将实践育人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带领师生深入中国船舶集团有关科研院所和制造企业一线开展调研实践活动,推动优秀青年教师进行业,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深海工程装备研发和试验过程中,组织研究生党员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党旗飘扬在西太平洋等深远海试验现场。围绕三亚打造国际深海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带领师生深入中科院深海所等单位开展调研实践,为三亚市发展深海科技提出建议,促进地方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在未来的工作中,党支部将继续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与行业单位的联学联建,巩固合作成果,将联建经验融入课程和教材建设,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持续引领党员面向国家海洋领域重大需求开展科技攻关,建设好三亚科技“赋能站”,推动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发挥更大示范引领作用,争取更多科技转化成果获得地方奖励。突出“双带头人”队伍作用,围绕未来海洋领域尖端人才培养目标,带领师生深入科研院所调研实践,为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