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巡礼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建引领 筑梦卓越,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卓越工程师学院

风采巡礼

[编者按]:为迎接即将召开的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术新闻网和第十二次党代会专题网、交大发布、上海交大报共同启动“风采巡礼”专栏,全面展示各单位、各领域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以党建为引领,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接续奋斗谋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

——党建引领,构建中外合作治理新格局。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治理体系,明确联合管理委员会为最高决策机构,质量完善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为咨询机构,国际化、校友、校企合作三个工作组为支撑。在学院运行层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院务会作为运行保障,健全“党委领导、联合管理、中法院长共责”的管理机制,推动党建与治理深度融合。近年来中法教育合作不断升级,年均接待法方来访师生超300人次,形成协同治理、文化互融的良好格局。

——创新赋能,打造国际化卓越人才培养的中法模式。聚焦中法融合、数理为基、工科为底、AI赋能,打造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建设“笛卡尔”特色班。近年入选工信部中法合作示范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规划出版33本全法语理工科教材,填补国内空白,牵头与多家单位教材共编共用。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形成面向未来的育人新范式。

——家国兼修,锻造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新时代青年。构建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胜任力的价值引领模式,围绕留法勤工俭学精神,打造“七维一核”党建品牌,推出原创双语话剧《赤光》、宣讲团、中法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厚植学生理想信念,获“挑战杯”全国二等奖、国际邀请赛铜奖等佳绩。聚焦国际组织实习与全球议题关注,近年引导7名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赴重点单位和出海企业就业率不断提升,为全球不断输送“有信仰、能实干、善合作”的中国青年。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委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中外合作办学的政治方向与根本原则。现有2个教工党支部、1个学生党支部,在职教工党员42人、学生党员51人,近五年共发展党员77人。2024年6月,学院党委正式成立,成功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首届党委班子,系统研判发展形势,明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世界一流国际化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的目标方向,全面构建中外合作办学治理体系和党建工作新格局。

3.jpg

2024年6月,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员大会召开,选举产生首届党委班子

学院党委全面推进政治建设、价值引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文化融合等重点任务,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国际化办学特色路径,打造“七维一核”育人品牌,厚植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构建着眼全球、中法融合、AI赋能的工程教育新模式。自2019年首届毕业生起,累计培养400余名通晓中法英三语、通专融合、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近年来,中法教育合作格局不断升级,中法人文交流频次持续攀升。党建工作的组织力、引领力、辐射力持续提升,为落实“全球交大”战略和服务中法关系发展大局贡献坚实力量。 

一、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国际化办学红色引擎

完善治理体系,强化组织领导。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部署要求,旗帜鲜明抓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明确联合管理委员会为最高决策机构,学院党委书记进入联合管理委员会,设质量完善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作为咨询机构,成立国际化、校友和校企合作三个中法工作组,推动完善党委会、党政联席会、院务会、党员大会、教职工大会等制度体系,推动中法双方的理解和互信,实现党的领导与合作办学治理有机融合。

深化共建合作,凝聚发展合力。学院不断拓展党建工作外延,推动校内外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先后与上海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党支部、中国航发商发发展计划部党支部、中国航发商发信息技术部党支部、紫竹数字创意港联合党支部、上海交大材料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党支部、杨浦区文旅局等单位党组签署共建协议,促进党建工作与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形成互联互促、共建共享的党建工作格局。

1.jpg

2024年12月赴上海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开展党建共建

推进中法融通,深化文明互鉴。学院聚焦“党建引领多维赋能,中法互融共促发展”主题,精心打造国际化党建特色品牌。深入挖掘中法文化渊源,教工党支部组织开展“踏寻红色足迹,感受海派文化魅力”CityWalk、“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探寻中法教育交流发展脉络”等主题党日活动,积极邀请法籍教师参与,增强文化认同与价值共鸣,引导外籍教师知华、友华、爱华。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为契机,策划拍摄“我的中法情缘”纪录视频,积极探索构建“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国际传播新路径。持续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组织党员教师赴延安、红旗渠等地开展红色实践,厚植理想信念根基。

4.png

2024年4月组织法国师生寻访沪上的红色足迹

二、深化协同育人,构建中法融合、文理工交叉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联动中法资源,推动人才培养革新。学院立足国际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持续探索“中法融通、文理工交叉”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2024年第三次通过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和欧洲工程教育协会(EUR-ACE)最长期限认证,并获得“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高度创新性和与时俱进性”的高度评价。近年来,入选工信部中法合作示范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8项。打造市级一流课程2门、重点课程3门,校级一流课程4门、AI+课程4门,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生态。

5.jpg

2024年再次获得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最长期限认证

贯通数理工科边界,建设“数理+AI+工程”课程体系。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瞻布局“人工智能(AI)+人类智能(HI)”协同发展路径。中法双方通过多轮研讨,联合制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改革方案》,并开展“人工智能与教学改革实践项目”。贯通数理与工科边界,探索“数理+AI+工程”三轮驱动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于2025年正式推出“笛卡尔”特色班,打通本博一体化培养路径,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澎湃新闻等媒体关注。依托“中法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教材出版计划,已规划编写33本全法语专业教材,填补国内工科法语教材空白,并与多所高校签订共编共用协议,推动教育成果辐射全国。

6.jpg

2024年3月,与国内多家高校签订教材共编共用协议

面向全球聚才引智,构建多元师资结构。学院党委深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着力打造一支“国际化、年轻化、多元化”的国际师资。学院师资及研究队伍共有46人,全职外籍师资占40%,100%具有海外学术经历。法方院长艾德穆尼为国家特聘外国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新增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实现零突破;上海市人才计划获得者10人。学院教职工先后获得上海市育才奖,上海交大睿远青年科技奖、教书育人奖、管理服务奖、“佳和”优秀教学奖,入选三大卓越奖励计划等。同时,63位外方飞行教授和64位企业专家作为学院师资的重要补充力量,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多元育人队伍。

7.png

法国来访师资授课

深化科创实践体系,助力学生创新突破。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科研训练—赛事驱动—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创新路径,成果斐然。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际赛道金奖1项,上海赛区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1项。数学建模领域捷报频传,成绩在全校领先。近五年,385人次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其中特等奖3项;2025年在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特等奖1项,我院学子所在队伍荣获“北太天元数模之星”称号,为全国唯一本科生队伍。5名学子作为交大云汉交龙战队骨干成员,助力交大获得RoboMaster赛事首个“三冠王”。

2.png

在科创赛事中获奖的学生团队

三、加强价值引领,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全球胜任力的卓越工程师

赓续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挖掘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精神内涵,围绕“同为青年人、同怀强国梦、同处黄浦江、同赴法兰西”的四重共性,激励当代青年以历史伟人为榜样,铸牢“中国心”。先后推出原创中法双语话剧《赤光》、留法勤工俭学图片展、“赤光”青年宣讲团、“大思政”实践基地、中法两地红色社会实践、杰出留法人士口述访谈、编撰《卓越·法兰西》口述史书籍等一系列项目,形成“七维一核”育人矩阵。自2024年首次推出“中法卓越大讲坛”以来,已累计邀请六位具有留法背景的院士与杰出人士同学生面对面交流。近五年,青年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比例近70%,累计发展党员63名,党建引领育人成效显著,曾获“挑战杯”红色赛道全国二等奖、国际邀请赛铜奖。

8.jpg

2024年5月,正式推出以“百年留法史”为核心的“七维一核”系列活动

强化使命担当,培育全球视野。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球变局,学院将全球胜任力作为核心培养目标,系统融入育人全程。在第一课堂开设全球议题导向课程,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AI治理、全球安全等热点问题;在第二课堂开展“全球卓工”海外实践、国际组织讲座与实习,帮助学生将“知世界”转化为“能担当”。联合法国驻沪总领馆、法国高等教育署等机构发起“卓越杯”全国法语演讲比赛,累计覆盖千余名青年法语学习者,提升其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全球表达力。学院领导亲赴国际原子能机构、经合组织、难民署等多家国际组织调研,建立国际组织实习生推送机制,已累计输送7名实习生,为中国青年投身全球治理开辟路径。

9.jpg

赴国际组织实习的学子

服务国家战略,展现中国风采。近五年,硕士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100%,重点单位就业率达72%,在北方工业、中航成套、华为等出海企业中发挥骨干作用,10%毕业生投身AI大模型、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领域,20%的学生进入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巴黎综合理工学校等顶尖高校继续深造。学院学子在全球讲好中国故事,在非洲参与志愿服务,在法国合作学校推动“汉字课堂”落地,在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为华人子女授课。每年近百名海外学生积极参与所在国的国际文化节、辩论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展现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与时代风采。

10.png

2025年6月,赴北方工业等企业开展“科技外交官”主题社会实践

四、深化国际合作,建设引领中法合作交流的办学高地

拓展合作战略格局,夯实中法办学根基。学院持续巩固与巴黎综合理工大学(IP Paris)、巴黎文理研究大学(PSL)两大法国顶尖教育集团的合作,推动中法合作办学向集团化、系统化升级。与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深化博士联合培养协议,2025年迎来首位双学位博士毕业生;与欧洲高等商学院签署双学位和交流交换协议,拓展理工商交叉培养新路径;与法国顶尖预科学校开展师生互访,推动互通理念、共享经验。面向全球治理与AI人才需求,与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签署短期项目合作协议。中法师生互访日益活跃,近五年接收学位国际生与非学位生84人,短期访问生数百人。通过Buddy Program结对、“可持续发展”主题暑校等活动,深化文化互信,增强国际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14.jpg 

2025年7月,随校长团赴法深化合作

11.jpg

带领法国师生在“两山理论”发源地探寻中国乡村振兴

聚焦科技前沿攻关,拓展中法科研合作。学院积极发挥中法平台优势,围绕“高水平科研合作+全球引才育才”双轮驱动战略,不断增强国际科研协同力和学术辐射力。近年来,在法国巴黎、德国慕尼黑等城市举办海外人才招聘宣讲会,吸引高层次人才加盟。与四所合作学校设立中法种子基金项目,牵头成立“中法智能物联网联合研究实验室”。推动上海交大与中国绵阳研究堆共建“中子科学联合实验室”,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法国原子能署等合作,并获批“中子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法科研协同机制日趋完善,助力重大平台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12.png

中子科学联合实验室团队及“河图”与“洛书”两台中子谱仪

繁荣文化交往氛围,厚植中法人文情谊。学院着力打造在地国际化特色文化生态,成为全国中法人文交流的重要阵地。多位诺贝尔奖与菲尔茨奖得主、法国科学院与欧洲科学院院士、法国驻华大使、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等先后到访学院,为中法人文交流注入智识力量。以中法建交60周年契机,持续推进“中法文化节”、“中法新年音乐会”等活动,年覆盖师生超万人次。拍摄“我的中法情缘”纪录视频,得到光明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平台转载,获校第七届校网络文化节优秀新媒体作品。中法人文交融已成为学院国际化育人的温暖底色,也为交大扩大海外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中法故事贡献了高校智慧和青春力量。

16.jpg

2023年12月,时任法国驻上海总领事Joan Valadou(王度)到访学院

18.png

19.jpg

举办中法新年音乐会与中法文化节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于担当。全体党员将以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勇气和昂扬向上的拼搏劲头,坚定不移推进世界一流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步伐,奋力书写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