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巡礼
期刊中心:建设世界一流期刊集群——引领学科发展前沿 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
— 风采巡礼[编者按]:为迎接即将召开的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术新闻网和第十二次党代会专题网、交大发布、上海交大报共同启动“风采巡礼”专栏,全面展示各单位、各领域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以党建为引领,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接续奋斗谋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
——党建工作与期刊业务深度融合,筑牢期刊意识形态工作底线。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期刊高质量发展下的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瞄准学科前沿,立足服务国家战略与学校发展需求,截至2025年6月,培育13本高起点新刊, 24本期刊被JCR收录,交大期刊集群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健全体制机制,以完善的管理,联动国内国际知名出版商、学术机构,全面强化制度保障、资源聚合、国际话语权提升等方面的核心支撑力。
——发力人才建设,为交大乃至全社会,着力培养一批“能引领、善实操、可持续”的高水平期刊人才队伍。
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成立于2015年,2019年7月成为学校直属单位,并在2020年9月成为独立二级机构;中心定位为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为交大主管主办期刊提供高质量服务和管理支撑,传播优秀科研成果与文化思想。自成立以来,期刊中心协助学校成功创办22本新刊,目前服务管理学校主管主办、参与主办期刊共80本。近年来,期刊中心多措并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流学术期刊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家关于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相关文件要求,加强顶层设计,高位谋划推动,聚焦立德树人,聚力打造学科特色和行业特点的高水平学术期刊方阵,着力建设一流学术期刊,推动交大期刊工作全面深化发展。
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期刊中心直属党支部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书记领学、案例剖析、参观革命基地等多种形式,引导全体党员深刻领悟精神实质,筑牢思想根基,提升政治素养和纪律意识。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为中心全体职工,筑牢期刊意识形态工作底线。
支部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新路径,创新构建“一二三四”党建同心圆工作法,以党建引领为圆心,延伸服务半径,精心打造“部部共建”“期刊Talk”“主编说”等品牌活动。“部部共建”以党支部联络编辑部,促进资源共享与共同提升;“期刊Talk”聚焦行业前沿,持续开展数十期,有效拓展编辑视野;“主编说”深入院系推动期刊学科联动与育人服务。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举办编辑技能大赛并选送优秀人才参加市级比赛获得佳绩。多年来,期刊中心直属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有效推动了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为打造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术期刊方阵、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科技文化战略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以战略需求为导向,构建高水平期刊体系
期刊中心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立足服务国家战略与学校发展需求,深入实施高水平期刊内涵建设计划,着力打造国际化、数字化、集群化的交大学术期刊品牌体系。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相继推出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计划、英文期刊国际合作会议资助、高水平办刊人才培育等在内的多项培育项目,有效激励期刊深化学术传播;举办同名品牌会议、支持骨干融入学协平台,有力助推了高水平科学交流平台的搭建;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学校所有“双一流”建设学科及第五轮学科评估A+档学科均有了学术期刊支撑,优秀期刊总数显著增长,并培育了13本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项目,更推动一批期刊跻身《期刊引证报告》(JCR),目前共有24本期刊被JCR收录,22本获得影响因子,10本进入学科前十名,13本跻身全球学科前25%(Q1区),另有1本进入世界百强。
面向未来,中心紧扣学科交叉前沿,积极填补新兴研究领域的学术空白,依托学校“大海洋”“大信息”“大健康”等重大专项行动,重点布局并培育海洋科学、信息科学、医工交叉等领域的特色刊群,构建多样化的学科交叉融合点;同时,中心持续深化内外联动与融合发展,通过精心设立如期刊攀登计划、医工交叉专项资助等分级精准的资助体系,组织专家评审、实施竞争性项目,优化资源配置,针对性地提升新刊质量并重点扶持优质种子,系统完善高能级期刊支持体系,全面赋能期刊的提质增效与转型发展。
着力健全体制机制,推动跨界多元合作
期刊中心设立专项规划,明确发展路径。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学术期刊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上海交通大学期刊建设“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瞄准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大战略决策,持续加大投入、统筹优质资源,采取示范建设、梯队培育的方针,全面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2024年,期刊中心正式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学术期刊管理办法》,系统性建立“集中统筹、分级管理、流程规范”的集群化运作机制,贯通期刊选题策划、出版发行、国际合作等全链条环节,显著提升治理效能;同步推动服务流程再造,通过建立共享服务平台,将年检审核、经费管理、刊号申请等共性业务归口“一站式”办理,解放编辑部生产力,使编辑团队专注学术内容策划与源头创新。
加强交流联动,拓展内外合作。近年来,期刊中心积极与 Springer Nature、Elsevier、 Wiley 等多家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及服务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加入 OA2020、ALPSP、STM、COPE 等组织成为会员。通过常态化举办国际办刊交流,引入先进出版理念与运营模式。创新探索引进合作新机制,从美国临床和转化研究学会成功引进 SCI 期刊 Translational Research,重点推进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德古意特联合实验室。国内合作上,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集群上海工作站,打造“创新策源地”“期刊传播网”“人才蓄水池”三位一体合作平台,在创办新刊、数字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依托各自优势资源深度合作;发起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期刊联盟,纳入交大旗下40本医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期刊,探索集群化发展路径;牵头成立高校卓越期刊建设联盟,定期召开联盟论坛,形成资源共享、经验共建的跨校协作机制,目前已在上海、哈尔滨、威海、岳阳举办四场高水平论坛,发布《上海宣言》《岳阳倡议》等行业倡议性文件。全面强化制度保障、资源聚合、国际话语权提升等方面的核心支撑力,为构筑具有交大特色的世界级期刊方阵注入坚实动能。
注重人才建设,培育全流程专业队伍
期刊中心建立专业化的期刊出版人团队,提升国外出版集团洽谈合作、刊号申请、期刊推广及学术会议组织等业务能级,强化期刊业务运营及品牌宣传。将优质学术期刊打造成青年学者成长成才的平台,建立主编与青年学者的“传帮带”机制,培育期刊学术编委团队后备军。开设首期“上海交通大学期刊运营管理人员职业赋能高级研修班”,系统设置人工智能应用、集群化运营、数据库分析、科普传播、人文关怀等模块课程,探索国际一流出版人才培养新路径。
举办多届上海交通大学编辑技能大赛,并选送优秀选手参加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等,交大期刊人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屡获佳绩。同时鼓励编辑部“走出去”,与研究生院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写作论坛并长期开设《科技论文写作》通识选修课程,参与多家学院《学术写作、规范和伦理》课程讲授,系统进行论文写作指导,并撰写了论文写作教材《期刊编辑教你写学术论文》。致力于为交大乃至全社会培养一批“能引领、善实操、可持续”的高水平期刊人才队伍。
未来,期刊中心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学术期刊发展的战略部署,秉持 “党建引领、质量第一、创新驱动、协同发展” 的理念,持续加强高水平期刊培育的力度,努力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以服务学校 “双一流” 建设和国家科技创新为使命,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开创期刊发展新局面,努力推动交大学术期刊集群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