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巡礼
物理与天文学院: 薪火相传担使命 奋楫扬帆赴未来
— 风采巡礼[编者按]:为迎接即将召开的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术新闻网和第十二次党代会专题网、交大发布、上海交大报共同启动“风采巡礼”专栏,全面展示各单位、各领域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以党建为引领,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接续奋斗谋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基地和教学团队,以培养复合型、研究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在Nature、PRL、PNAS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在各类国内外竞赛中屡获佳绩。
——人才济济,成果斐然。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8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国家长江特聘专家、国家杰青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百余人。近五年发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等高水平期刊论文近900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0余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凝聚态物理、暗物质探索、量子物理、强激光、天文与天体物理等领域产生一批重要成果。
——对标国际,前瞻布局。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已经成为国内学科专业门类最齐全、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理院系之一。“物理学”和“天文学”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理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ESI 1‰ 学科,2025年US News学科排名位列全球第21名。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溯源于1928年设立的物理系,经历近百年风雨洗礼。一代代交大物理天文人励精图治、不断探索,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83人,其中师资及研究队伍209人,支撑管理人员70人,思政教师4人,学生1000余人,教工与学生党员共473人。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党委围绕中心工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学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始终坚持完善管理机制,党委治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始终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改革发展不断凝聚强大力量;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科研探索屡结新果;始终坚持对接国家战略,学科影响力持续扩大,为交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引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政治引领,以高质量党建促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物理与天文学院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贯彻落实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学院事业发展,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带领全院师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023年9月,中国共产党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党员大会召开,提出“人才强院”“育人为本”“创新引领”“交叉融合”“文化聚力”五大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023年物理与天文学院召开党员大会
党委和党支部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常态化全覆盖的理论学习制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充分调动国防科技单位、重点行业、领军企业、兄弟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通过先锋论坛、校友讲坛、支部共建等平台,打造学院品牌党建活动,加强对全院师生的思想引领。学院在人才引进、学生培养、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要环节注重把好政治关,认真落实人才引进中的“一票否决制”,对新引进人才的思想意识形态进行深入了解和考察,严格把关课程建设和教师教材选用。在学术活动中,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做好学术活动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
为党育才,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进一步贯彻落实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举措、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立足价值引领,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强化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到祖国最需要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去工作。
学生实践团参观Fast望远镜
教职工与学生党员实践团前往冷湖基地
学院坚持学术引领,推进“学在交大”内涵建设,提升拔尖人才培养水平,整合物理与天文学院、李政道研究所、致远学院的育人资源,创建李政道物理班,为国家培养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聚焦学术精神培育,组织院长第一课、诺奖解读报告会、CUSPEA学者论坛、生涯导航系列讲座、“师遇”交流师生会等活动,弘扬学术文化,倡导科学家精神。持续加强就业引导,完善生涯教育体系,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学院连续两年获校就业质量卓越奖。学生团队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等高水平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人才聚集地
学院深入推进“人才强院”主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引育并举”的发展理念,围绕学科发展需求,加强人才引进力度,设立引才荐才奖,精准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不断提升引才质量,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支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健全人才发展体系,推行分类评价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充分激发创新动力和内在活力,助力人才潜心工作,追求卓越,营造“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氛围。
科研成果发布会
PandaX暗物质团队在四川锦屏实验室
学院围绕“双一流”建设,面向基础前沿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在物理学、天文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推进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获批暗物质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近五年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重要成果,学院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PRL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数900余篇,其中以一作、通讯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377篇。1项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多名教师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科学探索奖”“何梁何利“等奖项,2024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刊发《半年四篇顶刊 党员海归青年学者勇攀科学高峰》,展现学院青年科学家风采。
景益鹏院士荣获何梁何利奖
针对高层次人才占比高这一学院特色,学院党委积极做好在青年高层次人才和海归教师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已成功发展特聘教授王伟、周宁,长聘教轨副教授李兆聿、姚元,长聘副教授韩柯等多位高层次教研人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3位已成长为杰青、优青,2位成长为管理骨干,提升了学院党支部的整体水平。 班子成员中党员领导干部分头联系对接各教工支部,将教师党员发展工作与青年人才引进工作紧密结合,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做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覆盖。
打造品牌,激发基层支部建设新活力
基层党支部是学院党委的工作基础所在,学院坚持实行“一个支部、一个目标、一个方案”,全面提升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支部规范化建设,落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日常管理、党费管理等。加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建设特色党建品牌。挖掘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选树优秀主题党日活动,邀请支委分享经验,持续加强基层党建创优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院多个党支部参观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学生党支部参观一大会址
在党委的统筹谋划下,教师党支部持续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建设,以粒子与核物理支部、天文系党支部为代表的党建科普类品牌活动,以凝聚态物理党支部、激光等离子体党支部为代表的“四个面向”类品牌活动,以光科学与技术党支部为代表的产教结合类品牌活动,以教学研究中心党支部为代表的人才自主培养探索类品牌活动,以机关党支部为代表的提升服务效能、支撑教学科研发展类品牌活动都凸显了各支部的品牌特色。学院还重视退休支部党建工作,提倡退休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做好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和增进团结的“粘合剂”,发挥正能量。为了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学院学生党支部创建了SJTU物天新青年微信公众号,作为物理与天文学院学生党建宣传平台,推送展示学生党建风采,受到广大师生的热切关注。
笃行不怠,奋楫扬帆。在新的历史发展期,物理与天文学院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领全院师生抢抓"双一流"建设新机遇、激发学科发展新活力、攀登科学研究新高度。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学术精良、敢于担当、勤于实干"的高水平党员队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全体交大物理天文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精益求精"的学术追求和"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在基础研究领域勇攀高峰,在人才培养中铸魂育人,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征程中乘风破浪,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