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巡礼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建引领担使命 国策经纬融寰宇 务本求真育栋梁

风采巡礼

[编者按]:为迎接即将召开的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术新闻网和第十二次党代会专题网、交大发布、上海交大报共同启动“风采巡礼”专栏,全面展示各单位、各领域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以党建为引领,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接续奋斗谋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

 ——博士生第二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并通过验收,本科生联合党支部顺利通过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成为全校首个同时建有两个全国样板支部的学院。学院党委入选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获评“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打造高质量基层组织体系,将党建引领落到实处。

——教师党支部书记带头投入到学院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助力学院获批增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增列国家安全学交叉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新增行政管理-法学双学士学位项目,新增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本科专业。积极探索大安全大应急体系下的交叉学科建设之路。获批建设上海市应急管理重点实验室,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论坛中,与多家机构共同发起“西岸对话: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对话网络”。形成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倍增效应。

——学院荣获学校“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两次获得长聘教轨岗位引进评审自主权。近五年,学院引育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9人次。累计引进26位专任教师,新增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30余人次,共计23位青年教师入选上海市各类人才计划,历年累计70余人次入选各类人才计划。切实履行党管人才职责,营造育人神圣良好氛围。

一、深化党建筑基,以一流党建领航学院高质量发展    

1.jpg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快构建党建工作体系,持续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和院系治理效能,不断为推动学科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努力开创国务学院学科建设新局面。

2.jpg

加强政治引领,打造高质量思想教育体系。学院党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牢正确政治方向,筑牢师生党员的思想根基。完成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国务学院党建思政网络文章创作工作室”建设任务,出版《新时代 新青年——党建思政文宣成果集》。依托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做好理论宣传和精神阐释,多位教授多次入选上海市委、上海市教卫党委专家宣讲团。由学生党支部创建的“红印”校史宣讲团累计为校内外千余人次讲述交大校园红色印记背后的历史故事。

夯实战斗堡垒,打造高质量基层组织体系。学院党委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打造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体系。博士生第二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并通过验收,本科生联合党支部顺利通过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成为全校首个同时建有两个全国样板支部的学院。学院党委入选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获评“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促进双轮驱动,打造高质量融合发展体系。学院党委坚持将高质量标准贯穿党建工作各环节,形成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倍增效应。加强在所建学科领域的党组织建设工作,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建带头和学术带头的“双带头人”作用。教师党支部书记带头投入到学院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助力学院获批增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增列国家安全学交叉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新增行政管理-法学双学士学位项目,新增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本科专业。

对标示范创建,打造高质量党建品牌体系。学院党委积极探索以党建品牌赋能学科特色,以学科发展反哺党建创新的党建引领学科建设路径。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实践活动获人民网报道。党员教授带头承担上海市委组织部“美好社区·先锋行动”各项任务,积极服务人民城市建设。比较政治系党支部和博士生第一党支部以支部共建和学术交流为纽带,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获评校优秀主题党日“十佳案例”。

二、强化党建赋能,以卓越成果助力学院全方位发展

3.jpg

践行培根铸魂使命,人才培养质量呈现新跃升。学院党委引导学生涵育家国情怀。学院入选学校“三全育人”示范单位,2个案例获评校“三全育人”优秀案例。党员教师带头指导学生团队在“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中累计斩获3项特等奖,多项一等奖。学院党委统筹谋划加强专业建设。1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入选全国首批MPA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2门课程获批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1门课程入选上海高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成果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位教师分获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社科组二等奖、三等奖。2位博士毕业生分获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及提名奖。在历届全国MPA案例大赛中屡创佳绩,获奖情况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全英文硕士项目“中国政治与经济”入选国家留基委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卓越奖学金项目。交大-耶鲁生物统计与健康政策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立项。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学院党委持续加强系统谋划、强化引育并举、拓宽全球视野、优化发展生态,促进优秀领军人才和具备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不断涌现。学院荣获学校“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两次获得长聘教轨岗位引进评审自主权。学院广泛延揽优秀人才,为学院未来发展储备强大师资力量。近五年,学院引育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9人次。五年来,累计引进26位专任教师,新增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30余人次,共计23位青年教师入选上海市各类人才计划,历年累计70余人次入选各类人才计划。学院教师荣获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教书育人奖”、“佳和”优秀教学奖等荣誉,使育人神圣成为学院教师的共同遵循。

探索交叉融合路径,学术创新能力实现新跨越。学院党委深刻领会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大安全大应急体系下的交叉学科建设之路。获批建设上海市应急管理重点实验室,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论坛中,与多家机构共同发起“西岸对话: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对话网络” 。所建学科在国内国际学科排名中稳步提升,2项成果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其中1项一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课题立项数保持良好增势,连续多年CSSCI、SSCI论文数双双突破百篇。

持续汇聚多方力量,融入发展大局展现新担当。学院党委积极联动多元主体,协调多方资源,通过多种形式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学校布局。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调研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对研究院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殷切期望。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多次得到严隽琪副委员长、陈竺副委员长支持认可。郑永年教授担任政治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和英文期刊《亚洲政治经济评论》主编。学院积极参与学校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战略合作,参与公安部、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牵头的重点研发项目。主办或参与承办全球城市论坛、北外滩网络安全论坛等高层次学术会议,不断扩大学院学术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

三、优化党建聚力,以良好生态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

4.jpg 

凝聚合力积极营造和谐向上氛围。隆重举办学院二十周年院庆大会,700余位校内外各界人士共襄盛举。举办“国风”国务学院校友新年音乐会,千余名校友及家属齐聚一堂。举行学院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换届大会,校友捐赠率位于全校前茅。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开设院长书记信箱。增加教职工年度体检项目,优化教职工体检体验。连续多年举办“南洋杏林杯”羽毛球邀请赛,定期开展健步走等活动,不断增强学院教职工的凝聚力和获得感。

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修订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引导师生共筑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巩固校内常规巡视、教材建设与管理专项巡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项巡视的整改成效。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连续多年开展“国院清风”宣传教育周活动,通过主题报告、业务讲座、警示案例、主题党日、文化熏陶的“五个一”特色,持续推动学院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国务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引领保障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学院早日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学院,助力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卓越力量!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