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巡礼
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建引领 教育家精神铸魂 赋能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 风采巡礼[编者按]:为迎接即将召开的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术新闻网和第十二次党代会专题网、交大发布、上海交大报共同启动“风采巡礼”专栏,全面展示各单位、各领域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以党建为引领,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接续奋斗谋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
——党建引领,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通力协作、校院密切配合、教师自我约束”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开拓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崭新局面。
——提高站位,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谋篇布局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师德浸润,将高位引领和底线要求相结合,弘扬先进典型事迹,强化师德警示教育,严抓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涵养师德师风,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始终指引着上海交通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五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基工程,用党建红引领教育蓝,以教育家精神涵养师者初心,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三尺讲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建领航,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新格局
党委教师工作部作为学校党委领导下负责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机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将党建引领贯穿工作全过程,以系统化思维、创新性举措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全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以理论武装为根本,把稳思想之舵。部门建立常态化理论学习机制,以“第一议题”制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当好理论学习的“排头兵”,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建立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及时把握教师思想动态,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提升工作质效。立足岗位职责,积极推动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健全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教师工作委员会会议制度,加强执委单位间信息沟通与工作协同,形成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合力。强化数字赋能,进一步提升教师思政工作系统化、精准化水平。以责任压实为保障,强化闭环管理。构建“清单+督导+考核”三位一体责任体系,细化工作任务清单,建立班子成员督导机制,落实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形成闭环。以作风建设为基础,树立良好形象。始终秉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以严明的纪律作风切实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以教师需求为导向,增强服务实效。牢固树立“教师为本”理念,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工作。畅通教师诉求反映渠道,建立困难帮扶机制,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切实解决教师急难愁盼问题,让教师思政工作更有温度。
教育家精神引领,打造教师综合发展新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教师队伍建设,相继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大先生”等重要论述。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6个方面的78字箴言,凝聚着对教师群体的殷切期望,也为努力造就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
“理想教育、理论学习、典型引领、国情考察”四位一体、多层次教师思想教育培养培训体系
学校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化人才强校战略,谋篇布局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将弘扬培育教育家精神,融入贯穿教师成长发展全过程。以学铸魂,筑牢思想根基。建立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学校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创新学习形式,推动理论学习规范化常态化,引导教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以训提能,强化使命担当。将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教职工教育培训,建立多层次教师思想教育和培养培训体系。通过校领导讲授入职第一课、优秀教师专题报告,开展覆盖全体专任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计划”专题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育人本领。以德为先,涵养高尚师德。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考核评价要求。常态化开展师德警示教育,定期召开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推进会,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师德警示教育,严明纪律要求,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引导教师恪守职业操守。
荣誉体系集成,凝聚教师队伍奋进合力
教师荣誉体系能够旗帜鲜明地反映一个学校的价值导向,能够激励和引领广大教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五年,学校持续探索强化教师荣誉体系建设新方式新方法,选树和挖掘一批优秀教师典型,增强了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发挥了榜样的感召力和引领力,推动在全校形成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学校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全力打造“学在交大、育人神圣”的育人氛围提供了有力支撑。
破而后立,通过全面梳理现有奖项,修订《上海交通大学教职工奖励办法》,巩固以“教书育人奖”“科研成果奖”“管理服务奖”(简称“三大奖”)为主的荣誉体系,在保留原有高质量专项奖,包括“校长奖”“卓越教学奖”等基础上,依托捐赠款项设立“交大名师”荣誉称号、“佳和”优秀教学奖、“佳和优秀导师”等高力度奖项,完善各类教学竞赛奖等融入学校奖项评选范畴,进一步丰富和扩充了学校教师荣誉体系覆盖面。
2024年“教书育人 科研创新”表彰大会暨秋季学期干部大会
荣誉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其中包括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育功臣”,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等。五年内共计表彰优秀教师1300余人次。在选树典范的同时,学校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阵地,通过主题展览、演讲比赛、微视频制作、文艺作品创作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浸润式传播,讲好我校优秀教师故事,营造“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文化氛围,提升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精气神。
融合创新,开创协同育人新局面
面向“十五五”新征程, 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业务同频共振、互促共进,创新工作机制、凝聚攻坚合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党建+思政”深度融合,构建教师思政工作与学生思政工作双轮驱动新格局。不断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夯实校党委全面领导、教师工作委员会统筹、学院党委主抓、教师党支部落实的教师“大思政”工作格局,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切实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全面提升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专任教师深度融入思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任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以落实青年教师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经历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认定工作为载体,不断提升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政工作的行动自觉。鼓励高层次人才担任班主任、班导师、社团指导教师、学生科创指导教师等。打造“党建+师德”特色品牌,提升教师思政工作影响力和吸引力。开展院系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一院一品牌”建设活动,积极探索教师思政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总结推广优秀思政工作品牌和先进典型,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交大特色、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师思政工作品牌。构建“党建+文化”育人矩阵,开创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新局面。打造“师者入炬”文化精品项目,创作宣发优秀教师文艺作品,通过展现教师典范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的精神风貌,引导教师浸润传承教育家精神,同时探索以美育为牵引的“五育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上海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创新驱动、特色赋能”工作格局,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