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巡礼

外国语学院:党建引领促发展 外语筑梦新征程

风采巡礼

[编者按]:为迎接即将召开的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术新闻网和第十二次党代会专题网、交大发布、上海交大报共同启动“风采巡礼”专栏,全面展示各单位、各领域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以党建为引领,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接续奋斗谋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

——上海交通大学的外语教育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积极服务于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进步。其悠久的历史发端于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译书院,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高校出版兼翻译机构,为民族振兴运动的开展以及近代翻译事业的推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改革与奋斗的浪潮中不断前进,是外国语学院一直以来秉承的初心和使命。学院是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发源地及委员会所在地;编写了百余本国家级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是全国教材编写数量最多、最具影响力的单位之一;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科技英语JDEST语料库、全国第一个口译语料库;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成绩优异,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位居全国前3%。

——站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学院秉持人才强院、教学立院、科研兴院等学院发展理念砥砺前行。除承担本院学生的专业培养外,学院还承担了学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公共外语教学,教师屡获国家级、省部级、上海市教学竞赛奖及学校“教书育人奖”“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等荣誉。近年来,学院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逐渐形成了以跨学科和文理医工交叉为特色的学科群,成立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机构,不断开发新领域新赛道,引领学科发展。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和领导作用,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强化政治理论武装,通过丰富学习形式、创新教育载体,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牢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各方力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工作效能。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根基、以组织建设为保障,构建一体化工作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工作打造红色引擎驱动学院发展,推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高效转化为学院治理效能与发展动能,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为建成教育强国贡献外语力量。

学院现有14个师生党支部,其中在职教工党支部7个,学生党支部5个,退休教工党支部1个,共有297名党员。五年来,学院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同频共振”的良好发展格局。发展党员162人,基本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覆盖。从健全党委领导机制到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从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到推动跨学科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领航型”党组织、培育“先锋型”党员队伍、创建“融合型”党建品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外语力量。

一、一体推进:党建领航新征程,筑牢事业发展根基

(一)深化理论学习,凝聚思想共识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学院党委构建“中心组领学-支部研学-师生共学”的分层分类、多维联动理论学习体系。规范开展中心组专题学习,发挥“关键少数”带头作用,严格落实党委会议“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会议“首要内容”制度,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履职成效。定期召开党支部书记例会,及时部署交流党建工作,党委委员、支部书记讲授党课近百次,师生党支部召开“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近2000次。

1.jpg

召开党支部书记例会

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及专题学习,2021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百人多语讲诵汇演、赴常熟沙家浜主题党日活动;2022年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专题学习;2023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确定“新时代外语学科的机遇与挑战”等6个调研题目,组织专题调研20余场次,举办“人人讲好微党课大赛”,着力提升师生参与度和积极性;2024年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师生上纪律党课24次,组织师生赴江苏盐城、湖北武汉、北京等地开展红色实践;深入开展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5年来实践累计覆盖本硕博学生超1000人次,实现理论学习全覆盖、无死角,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2-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教育.jpg

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教育

(二)强化政治建设,健全领导机制

学院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员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五年来,召开党委会议131次,专题研究党建工作与学院发展重大事项,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学院治理全过程。完成学院党委换届、教工支部换届工作,制定、修订《外国语学院党委会议事规则》《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及师生党支部共建共行方案》《外国语学院党建工作考核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三)夯实组织建设,激活基层活力

促进支部建设提质增效,优化党支部设置,着力培养党建和业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基本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覆盖。五年来,发展师生党员162人,形成专业教师全员参与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新局面,同时聚焦党员培养全过程,构建全链条贯穿式培养体系。十余名青年海归教师提交入党申请书,三名教师入选校“教师领航工作站”。

持续强化共联共建,开拓“共行计划”全覆盖共建模式,实现“一支部,一特色,一工作法”的党建工作机制,以党建引领促进科研动力与职业规划的双向提升,输送多名学生前往政企共建单位实习实践,两项活动获评校级优秀项目。与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校网络信息中心、校档案文博管理中心等开展联组学习;与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武汉光谷人才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闵行区江川路街道河东居委等单位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推动党建工作向基层延伸、向一线扎根。

 3-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开展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联组学习.png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开展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联组学习

 4-外国语学院与武汉光谷人才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共建.png

外国语学院与武汉光谷人才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共建

二、双轮驱动: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三全育人创新,守好育人主阵地

学院党委每季度组织召开“三全育人”工作联席会,并将师生党支部支委联席会议制度融入“三全育人”体系,通过例会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师生协同育人。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外语赋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项目启动仪式暨AI+青少年全球胜任力提升研讨会,旨在充分汇聚科教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打造贯通式培养新范式。以“以学促建、以建促学”为抓手,对标党建标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在思想淬炼中成长。依托“读懂中国”活动,组织学生与林胜兴、陈德明、杨惠中、何小凤、计钢等“五老”面对面交流,连续数年蝉联征文校一等奖,入围教育部终评遴选,同时产出1.7万字院史梳理。

 5-上海交通大学外语赋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项目启动仪式暨AI+青少年全球胜任力提升研讨会召开.jpg

上海交通大学外语赋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项目启动仪式暨AI+青少年全球胜任力提升研讨会召开

学生党员中涌现出“互联网+”大赛全国铜奖获得者陈晨,“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本科生团队,校大学生讲思政课特等奖获得者陈晨、何佳浩,校“学术之星”获得者林苡,校“辅导员标兵”获得者李祯妮,张佳宇、张芃两位校“三好学生标兵”,崔伊波、张敏玥两位校“文治新人”,输送王欣、杨旸、肖成语、姜文慧、何毓文、赵家栋等中央及地方选调生,冯佳琪、刘玮宁、巫茂杰等赴国际组织实习,学生党员履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充分发挥了榜样示范和先锋引领作用。

 6-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团队首获“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jpg

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团队首获“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依托外语学科特色,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科研中。2020年成立“外语课程思政中心”,承办首届“国家意识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吸引全国13个省市学者参会,线上9万余人次观看。张荔教授团队获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戴融融荣获“高教社杯”2024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比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学术英语交际:写作与发言》团队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020年以来,获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课程思政建设专项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门次,形成专业特色突出、思想引领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8-首届“国家意识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jpg

首届“国家意识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

(二)机制创新驱动,激发队伍新活力

深化师资分类发展机制,建立注重分类发展的人才评价体系。五年来,引进长聘教授、教授、长聘教轨副教授等高层次人才30余人,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入选者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0余人。实施“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中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关,15位教师获“教书育人奖”,其中2022年度获奖人数位列全校各院系第二、文科院系第一。设立学院党建课题研究,支持党支部开展专项研究,为支部建设和教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有组织的科研,培育学科新动能

成立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机构,打造国家级科研平台;彭青龙、尚必武、丁红卫、常辉教授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获批立项,朱一凡教授申报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获批立项,刘建军教授《拜占庭:东罗马帝国文学史》入选202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实现学院国社科成果文库“零”突破。

 12-上海交大与教育部语信司共建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jpg

上海交大与教育部语信司共建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

 13-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成立.jpg

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成立

出台一系列支持科研创新激励办法,促进学科交叉发展新格局建设。五年来发表高水平著作92部,高水平论文526篇,发表SSCI/A&HCI论文282篇,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情况11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5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科研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三、多维贯通:彰显学科优势效能,打造党建工作新标杆

(一)多语党建品牌,厚植家国情怀

 15-学生党支部制作双语微党课讲好党的故事.png

学生党支部制作双语微党课讲好党的故事

从党课课堂到国际讲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创新,让党建光芒照亮外语育人新征程。发挥外语学科优势,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第一教工党支部举办“党建领航语言服务,数智赋能育人新篇”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并入选校优秀主题党日活动“十佳案例”,第六教工党支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理想信念”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获优秀主题党日活动案例提名,2023级硕士生党支部书记讲授党课“‘一带一路’,‘译’路相随”,获校支部书记“微党课大赛”三等奖。

 14-第一教工党支部入选校优秀主题党日活动“十佳案例”.jpg

第一教工党支部入选校优秀主题党日活动“十佳案例”

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深化实践融合发展。学生党支部充分利用实践资源和载体,开创“党建引领话青声,中国故事世界听”双语微党课录制品牌项目,围绕历次党代会历程和习近平外交思想录制双语微党课13部,两获党建专项重点实践项目,受颁校“国际传播优秀作品案例”“网络文化节优秀微视频作品”。连续五年举办多语诵读会,联合兄弟学院,创新主题、活动形式,不断扩大多语种传播的覆盖面、影响力;组织“忆・译 探寻身边的红色印记”学生党建实践团,为红色场馆提供翻译服务;开展“语言康桥”实践项目,赴新疆等地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荣获校级学生暑期实践特等奖。2221团支部获评上海高校活力团支部,2022级本科生孔莘瑶获评上海高校团干部示范典型。

 17-建立长周期实习实践基地引导就业去向.jpg

建立长周期实习实践基地引导就业去向

(二)党建智慧赋能,提升教研效能

党建引领推动教学科研工作数字化转型,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体系。教工党支部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探索实践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智慧教育,积极开发智能口语、写作系统,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8000多名交大师生用户累计完成了200多万次口语练习,将AI技术融入教学科研。依托智能外语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市级三星级),开发语言与沟通障碍科学、语言数据科学微专业;联合8所高校开展大学生英语水平线上联考,累计吸引5万余人次参与,以技术创新推动业务提质增效。“大学英语‘学教测’一体化改革与研究虚拟教研室”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实现教学与管理的智能化融合。

 智能外语实验教学中心获评上海市三星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三)社会服务践行,彰显责任担当

以党建引领学院师生服务社会。联合社区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党员教师带头为老年人提供听力和认知筛查服务,活动受人民网、新民晚报等媒体报道;连续举办五届“思源华为杯”创译大赛,已成为国内知名翻译赛事;充分发挥外语优势,组织师生参与进博会、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志愿服务。在2024年国创赛中,数十名党员教师和教学骨干担任志愿者,35位学生担任同传志愿者,同传团队负责教师陶庆荣获大赛“特别贡献奖”,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在陕西省招生工作中,理科小组和大组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三。通过“语言科学挑战营”等活动助力青年人才培养,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18-外国语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上海交通大学总结大会上荣获“优秀组织奖”和“特别贡献奖”两项表彰.jpg

外国语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上海交通大学总结大会上荣获两项表彰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以党建为引领擘画发展蓝图,以奋斗为底色书写时代答卷,在育人铸魂、科研攻关、服务社会的画卷上持续勾勒奋进轨迹,让党旗始终飘扬在事业发展最前沿。从基层党组织的固本强基到多语种党建品牌的打造,从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到跨学科科研平台的搭建,每一步都彰显着党建引领的强大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外国语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党建工作,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外语学科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续写新的辉煌。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