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巡礼
智慧能源创新学院:五载耕耘映初心 产教融合谱新篇
— 风采巡礼[编者按]:为迎接即将召开的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术新闻网和第十二次党代会专题网、交大发布、上海交大报共同启动“风采巡礼”专栏,全面展示各单位、各领域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以党建为引领,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接续奋斗谋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
智慧能源创新学院成立于2020年12月29日,是上海交通大学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产教融合平台和办学特区。建院以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智慧能源创新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秉持“绿色、创新、融合”的价值追求,深化打造“融·党建”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全力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深耕产教融合实践,奋力打造新时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范式。
——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依托上海交大学科优势与国家电投产业资源,构建独具特色的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首创国内“智慧能源工程”本科专业,获批校级首批“AI+能源”专业改革项目,推进“3+3+X”智慧能源示范校园建设,探索建设“卓工书院”,建成学生创新中心……“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入推进。
——以建设能源科创高地为目标,构建“项目孵化-技术转移-创新研发-支撑服务”四位一体科创平台,成立 4个研究中心(所),获批两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4个校企联合实验室,科技馆投入使用……科研布局前瞻精准,产教融合深度赋能,科研成果量质齐升,这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院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产教融合示范平台奋力迈进。
党建领航,举旗定向铸魂,做“双碳”战略的坚定践行者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双碳”践行的信仰之基。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的领导贯穿学院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构建“领航举旗定向-赋能协同育人-力行攻坚突破”党建工作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常态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党小组”分层分级的学习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关于能源安全新战略、“双碳”目标实现、产教融合等重要思想,深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引导广大师生在践行“双碳”使命中贡献力量。
打造“融·党建”品牌,赋能“双碳”践行的行动路径。作为首个国内一流高校和能源行业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共建的产教融合平台,学院教职员工构成多元,既有国家电投编制党员、国家电投转制党员,又有交大编制党员,如何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更快地促进人员融合?如何加强校企协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如何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融合,服务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战略?学院党委立足于产教融合的优势和特点,以“融·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深化“两工程两项目”实践载体,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凝聚骨干力量,推进“树人工程”协同构建“大思政”格局,依托“党建共建项目”搭建校企融合创新平台,深化“党建+基层组织建设”项目凝练“融·党建”品牌,促进党建与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服务于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的创新发展之路。
建设一流产教融合示范平台文化,汇聚“双碳”坚定践行者的磅礴力量。学院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依托130亩的独立园区,挖掘校企精神文化内核、优化育人环境、拓展育人场域,以文化人、浸润心灵,赋能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五年来,学院深植校企精神文化沃土,将交大精神与国家电投精神融合,凝练独具特色的“绿色、创新、融合”(I2G)价值追求。立足“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四维协同,构建“3+3+X” 智慧能源示范校园。探索建设“卓工书院”,着力构建教学、科研、生活一体化沉浸式育人园区。学生创新中心、科技馆、 能源广场、“交慧桥”、咖啡馆相继落成启用,校训墙、文化长廊赋予楼宇深厚内涵,道旗、宣传栏、电子屏构筑立体文化宣传阵地,实现科创、产业、环境、文化深度融合与协同育人。全院师生积极投身“双碳”事业,以生动实践诠释“践行者”的使命担当,共同汇聚成服务国家战略的磅礴力量。
学院能源广场——上海市新型储能测试平台
党建赋能,校企协同育人,做一流产教融合平台的卓越示范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院以“融·党建”品牌为纽带,深度激活校企协同育人新动能,大力激发科技创新发展攻关新活力, 全面开创终身教育服务社会新局面,打造产教融合先行先试标杆。
深入实施“先锋工程”、“树人工程”,以党员院领导率先垂范,凝聚校内外党员导师、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智慧能源工程、“AI+能源”专业培养方案编制、校企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实习实践、毕业设计选题与指导等全过程;邀请国家电投创新创造、持续奋斗的企业导师、劳模工匠、优秀党员走进课堂言传身教;学院党员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习实践、参与项目课题、挑战杯竞赛指导等,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引领现代能源产业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充分发挥学院高端非学历教育的优势,服务社会终身教育需求。学院党员带头开展党建帮扶活动,为广西防城港市政府、能源企业开展“双碳”与新能源专题培训,依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开放学院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党员“传帮带”交流、资源持续供给,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以教育延伸一公里打通校企地协同通道,服务产业人才培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践行高校社会服务的使命与担当。
教师党员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习实践
学生前往国家电投所属企业开展社会实践
深入实施“党建共建项目”,积极搭建政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学院党委坚持以党建共建引领发展,先后与国家电投河南公司、上海电力直属第五党支部、上海核工院总体所型号与总体党支部等行业企业签署党建共建协议,通过“共促组织建设、共办党建活动、共树项目标杆、共推科技创新、共育专业人才”推动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学生第一党支部与国家电投上海电力开展的“绿色能源,共行共进”党建共行项目,荣获2024年学校学生党支部“共行计划”优秀项目。学生第二党支部“能源学子‘电’亮未来——校企联动助力能源强国建设主题党日”活动获2023年度校十佳优秀主题党日案例。学院与国家电投上海电力、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共同建设的“数字化低碳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入围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共筑校地企党建共同体,学院党委与闵行区委党校党总支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培训学院党支部与闵行区委党校、江川路街道党工委共同开展联建共建暨《新质生产力》读书分享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建红”赋能“科创蓝”,为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智慧。
学院党委与国家电投河南公司党委签署党建共建合作协议
学院与中共闵行区委党校、江川路街道党工委共同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深入实施“党建+基层组织建设项目”,共同凝练“融·党建”品牌。学院党委树牢“党建+”理念,坚持双融双促,各党支部围绕“一支部一特色”培育,深入实施“党建+学术”“党建+就业”“党建+实践”“党建+科研+服务”“党建+高端非学历教育”支部特色项目,将党建工作融入教学科研各环节,将党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其中,培训学院党支部的品牌案例——“气候变化、能源转型与变革性的人才培养”获第六届APEC能源智慧社区倡议最佳实践奖智慧工作类中国最佳案例。
党建力行,聚力攻坚突破,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实干推动者
国之所需,吾志所向。建院以来,学院立足产教融合,全面落实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卓越人才培养、先进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非学历教育四大功能定位,致力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学院自有师资及研究队伍规模达到53人,其中国家“四青”人才计划入选专家7人次,高层次人才3人次。入选教育部人才重大工程(特聘教授项目)1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1人,上海市各类创新计划及人才计划23项。获学校最高奖项“睿远科技大奖”1人,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同时,建立起一支包括国家电投3位首席科学家在内的73名行业博导为代表的企业师资队伍。
学院教师座谈会
产教融合育人走深走实。迄今为止,学院建设了校企共建课程13门,引入企业教材13本,其中,1门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入围“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风光无限”海上风电实训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教学资源。2023年学院毕业生满意度全校院系第2,在校生满意度排名工科院系第1。学院学生在科创竞赛、社会实践上屡创佳绩,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项目TOP100”、“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挑战杯上海市特等奖、“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一等奖等荣誉。《双碳目标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面向产教融合的智慧能源工程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荣获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院获评上海高校活力团委,入选学校“三全育人”示范单位。
学院学生荣获“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一等奖
“十周的电站实地实习,让我对电站的组成部分、运行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今,我将一纸合约折成飞往西部的翅膀,选择扎根国家电投集团西藏能源有限公司。这不仅是职业选择,更是以青春作笔、以理想为墨的使命——我愿把交大赋予的学识化作建设西部的砖石,让‘饮水思源’的精神在更辽阔的天地生长。”这是首届产教融合班学生康学良毕业感言,也道出了学院全体学子矢志能源报国的铮铮誓言!四年多时间,学院育人成效斐然。本科深造率65.57%以上,首届产教融合班直接就业学生100%入职国家电投,荣获学校就业质量一等奖。
首届产教融合班毕业典礼
校企合作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密切对接国家电投科研需求,常态化开展“未来能源计划联合基金”项目,项目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60篇,申请专利45项、软件著作权10项,3项联合攻关合作项目,1个项目获2024年度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上海市市级重大专项项目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15项,专利授权12项。
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能培育突出贡献单位”、获颁国家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数字创新类)”。“能源+数字化”“去工业化设计”项目入选学校非学历教育品牌项目,“双碳领跑者”项目获人才强企工程“品牌学习项目”。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开展“国内外能源经济形势跟踪与分析”项目。与国家国际合作署合作,首次承办政府高级别国际会议——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的平行分论坛。承办COP28、COP29中国角边会,举办高校“AI+能源”学术研讨会、长三角能源低碳论坛,在国内国际广泛发声,传递中国能源之声。协同国家电投中电国际,联合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共同举办畅谈中哈能源合作·“青”动力赋能未来发展论坛。
承办COP29中国角边会
新征程上,学院党委将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党建围绕中心工作,坚持“领航定向、赋能育人、力行攻坚”,深化“融·党建”品牌建设,为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产教融合示范平台贡献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