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巡礼

基础教育办公室:服务人才强校 助力高质量发展

风采巡礼

[编者按]:为迎接即将召开的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术新闻网和第十二次党代会专题网、交大发布、上海交大报共同启动“风采巡礼”专栏,全面展示各单位、各领域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以党建为引领,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接续奋斗谋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

——以党建为引领构建一流基础教育体系,全力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为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动力。

——五年间新增10所附属学校,协调入学人数增长60.14%。以“交大附中系列学校”和“交大附属实验系列学校”为两翼的交大基础教育“一体两翼”格局已基本形成,正蓬勃发展。

——集结全校各院系、各学科力量助力附属学校高质量发展,开展《提质扩容2.0三年行动方案》,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基础教育品牌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教育办公室成立于2019年,统筹协调学校基础教育领域相关工作,致力打造与一流大学相匹配的一流基础教育,满足引进人才和教职医务员工子女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五年来,基础教育办持续推进“环交大闵行校区基础教育生态区”建设,区校共建新增10所附属学校,协调入学人数增加近1倍,“一体两翼”的办学布局和“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任务基本实现,强力支撑学校人才强校主战略,为交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增强地方服务能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十四五”期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基础教育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全力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为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筑牢坚实根基、提供强大动力。为确保基础教育服务工作有序推进、高效开展,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明确由学校基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决策相关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基础教育工作决策事项、制定管理办法和工作计划等,为学校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调查研究,通过电话访谈校内二级单位,实地走访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重点附属学校,覆盖200余人次,切实了解教职医务员工“急难愁盼”,为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提供了有力依据。创新工作机制,建立“线上+线下”服务体系,线上通过“交我办”平台实现入学申请、审批全流程数字化,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年均处理线上各类咨询1000余人次;线下延伸工作触角,建立覆盖全校二级单位基础教育联络员队伍,联络员经过专业的政策培训,熟悉入学政策和流程,能够为所在单位的教职医务员工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指导服务。部门工作逐步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确保服务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服务人才战略,保障子女入学

配合学校发展布局和教职医务员工入学需求,稳步推进合作办学项目,分类发展揭牌校、共建校、项目校。自2021年起,在闵行、黄浦、浦东、嘉定等地陆续揭牌并新建实验系列学校共10所;推动与“南模教育集团”、西南位育中学合作共建,打通徐汇教职工子女入学“新通道”;与黄浦区大同中学、向明中学,青浦区青浦高级中学等开展合作,探索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路径。特别是围绕闵行地区的教职工入学需求,2019年布局并新建交大附属实验学校(简称K12),2024年K12正式建成使用,成为有力保障学额供给的有效载体。K12以标杆性“未来学校”为建设目标,发挥全学段、长链条的优势,依托交大、大零号湾和马桥人工智能小镇等各方资源,打造十二年贯通式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新模式,并提供多元升学通道。“十四五”末,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主体、以“交大附中系列学校”和“交大附属实验系列学校”为两翼的交大基础教育“一体两翼”格局已基本形成,正蓬勃发展。

1.jpg

2024年9月1日,市教委、闵行区、上海交大领导为交大实验学校揭牌

五年来,随着附属学校不断增长,协调教职医务员工子女人数、覆盖学校数均屡创历史新高。2021年协调教职工子女入学总人数为562人,2025年增长至近900人,增长率60.14%;其中,协调学区外教职工子女入学人数从2021年的454人增长至2025年的近800人,覆盖学校数也从8所增长至19所。

特色彰显标杆,打造交大品牌

基础教育办与教育学院双轮驱动,集结全校各院系力量助力附属学校高质量发展。推动9所附属学校与交大学科学院和直属单位签署共建协议,合作建设“船海”“绿色低碳”“vex机器人”等特色;面向校园长、新进教师、新进管理干部、学科教师等开展分类培训活动,累计覆盖人数已超800人次;成功举办交大附属学校青年教师联谊活动,组织教学骨干参加京沪深锡四地联合教研活动,为教师间情感交流、专业交流搭建多样化平台;与港澳、新西兰优质学校互动交流,提升教学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组织附校学生参加“一二·九”歌会、国创赛等活动,与钱学森图书馆联合开展“钱学森精神进校园”巡展和讲座,累计覆盖近3000人次,显著提升科学家精神和文化认同;开展“育苗有道”家庭教育专场,家校合力共育交大子弟。五年来,242名附属学校教师获思源基础教育奖表彰,服务近千余名附属校教师办理学校专属账号,近200人次入住交大教师公寓,累计投入32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附属学校各项建设,强力支撑附属学校高质量发展。

2.jpg

附属学校学生参加上海交大“一二·九”歌会

在教育部县中托管帮扶项目中,基础教育办与教育学院双轮驱动,同时聚集全校各学科学院力量,实施精准帮扶、促进县中振兴,形成助力县中强教兴学的“交大方案”。通过开展县中教师跟岗锻炼、举办骨干师资培训、召开“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组织优秀学生来沪游学、开展委托课题研究等,有效促进了云南省洱源一中和海南省定安中学的办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获评教育部“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经过三年帮扶,两校办学成绩稳步提升,2025届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育人办学目标。

3.jpg

2023、2024年,分别在云南大理、海南定安两地召开“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

面向未来,交大基础教育将以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为抓手,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交大模式”,充分发挥大学资源优势,以基础教育办与教育学院双轮驱动,联合各优势学科、学生创新中心、各学科学院等单位,与各附属学校共同探索以“科学教育”“STEM教育”“工程教育”等特色,打造大中小学协同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交大模式”。以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契机,推动交大基础教育“全面领跑”,从管理团队办学理念、师资素养、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加速“数智化”转型,抢抓机遇、拥抱变化,为附属学校“全面赋能”,交大附属学校将成为引领区域基础教育的标杆校。以集团化办学新路径为引擎,实现基础教育品牌“整体跃升”,依托大学体制机制、学术研究、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探索推进“大学+智库+附属校”的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径。以“人本、创新、国际化”为集团发展理念,以“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交大特质”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交大附属中学及交大附属实验学校作为“一体两翼”的标杆校,充分发挥其“领头雁”效应,并注重集团内学校差异化、多样化发展特色,促进各附属学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交大基础教育品牌的“整体跃升”。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教育办公室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服务学校战略、满足师生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让每一个交大学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基础教育,以基础教育之翼,助力世界一流大学腾飞。

基础教育办公室
基础教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