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张江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参加“首届浙江大学全国基础交叉博士生论坛”获佳绩

2025年11月20-21日,首届浙江大学全国基础交叉博士生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办。为加强校际交流、推动学科交叉与科研创新,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前期广泛动员、积极组织科研师生参与此次高水平学术交流。经过院内多轮遴选与重点培育,最终12名来自“八中心一平台”的博士生代表投稿参加。

论坛期间,组委会专家组对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300余篇高水平论文进行了严格评审。经过激烈角逐,张江高等研究院表现突出,共有10名博士生的投稿作品荣获学术墙展示资格,充分展现了张江高等研究院扎实的科研实力与学科交叉优势。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3名同学进一步入选论坛口头报告环节并全部获奖。其中,王嘉伟(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刘鹏宇(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荣获二等奖,王瑞兆(未来材料创制中心)荣获优秀奖。

微信图片_20251125105823_1836_127.png

微信图片_20251125110040_1837_127.png

获奖报告简介

微信图片_20251125163132_257_89.jpg

报告题目:人工多酶复合体的理性设计及应用

获奖类型:二等奖

报告人:王嘉伟(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

指导老师:倪俊

报告简介: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试及空间结构预测,发现空间距离和通道角度是影响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填补了多酶构效关系的基础理论空白。基于此,构建了从序列到功能的理性设计框架,引入空间编程新维度将多酶组装的传统生物学经验上升为可计算、可预测的工程化范式,标志着人工多酶组装迈入理性时代。

微信图片_20251125123426_1852_127.jpg

报告题目:清洁能源驱动的绿色燃料合成物质科学与探测

获奖类型:二等奖

报告人:刘鹏宇(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

指导老师:李俊

报告简介:本研究通过在铜催化剂中引入铅,实现了乙醇的高效电合成,该体系全电池能效达到22%,碳效率高达50%,相较于目前报道的先进体系提升约七倍。原位光谱结果证实,铅的引入加速了 *OCHx 物种的生成,显著提升了乙醇的生成速率。该研究揭示了铅调控铜催化剂中关键反应中间体转化与耦合行为的作用机制,为高效电催化合成乙醇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与理论依据。

微信图片_20251125123444_1853_127.jpg

报告题目:压缩应变二氧化钛电化学高效分子氧活化产单线态氧

获奖类型:优秀奖

报告人:王瑞兆(未来材料创制中心)

指导老师:种丽娜

报告简介:该研究首次提出一种不依赖氧气吸附的电化学单线态氧合成新路径:通过具有压缩应变的金红石TiO₂抑制氧气吸附,直接触发O₂单氢化生成•OOH自由基,突破了传统吸附活化机制对中间体的束缚,为高效、高选择性¹O₂合成提供了新策略。

同学们在本次论坛中的优异表现,展现了张江高等研究院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博士生创新潜能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未来,我们将持续完善交叉育人平台,强化有组织科研,助力更多博士生在重大科学问题中实现原创突破,为推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关于浙江大学全国基础交叉博士生论坛

微信图片_2025-11-25_165841_684.png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的部署,浙江大学基础交叉研究院、浙江大学学科交叉中心于2025年11月20-21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办首届浙江大学全国基础交叉博士生论坛,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展示优秀博士生的前沿交叉创新成果,激发博士生创新思维,打造一个全国性、高水平的多学科交叉博士生学术交流平台,推动高校以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田张琪
张江高等研究院
黄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