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集成电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中获佳绩

11月7日至9日,第五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RIGOL杯)全国决赛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案例《数字基带传输中的综合译码器设计》(团队成员:李安琪、袁焱、杨晓)荣获一等奖,案例《调频无线收发系统综合设计》(团队成员:崔萌、李安琪)荣获三等奖。

image3.jpeg

李安琪(右三)在现场领奖

赛事简介

image1.jpeg

该赛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子学科组和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主办,是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竞赛中,唯一以实验教学为主题的全国赛事,已被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竞赛分为赛区初赛和全国决赛两个阶段,经各赛区初选,共有来自102所高校的235项实验教学案例参加全国决赛,涉及通信网络、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波与射频电路、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光电工程、计算平台、行业应用、系统集成等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相关实验或实践项目。

获奖案例介绍

一等奖:数字基带传输中的综合译码器设计

image2.jpeg

团队成员李安琪在比赛现场

案例介绍:《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与通信类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本案例属于课程实验的一部分,旨在让通信理论从实践中来,回归于实践中去,夯实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基带信号编译码,包含信源编译码、信道编译码和线路编译码,作为无线通信系统工程实践中的复杂问题之一,是数字通信系统接收端能够正确识别信息的重要环节。本案例创新采用了“黑盒子解码+分阶段闯关”的模式,由课题组提供已编码数据,学生使用LabVIEW开发解码程序,分“汉明码解码(自主完成)”和“HDBn解码(开卷测验)”两阶段完成任务,在趣味化解题与阶段性挑战中深化技术理解,激发探索欲望,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三等奖:调频无线收发系统综合设计

image4.jpeg

团队成员崔萌在比赛现场

案例介绍:《调频无线收发系统综合设计》是学院 “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 系列课程第二阶段的核心实验案例,面向大二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电类相关专业学生,旨在衔接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案例以通信领域经典的调频无线收发技术为载体,串联模拟电路、单片机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等多学科知识,构建 “分步实践-系统整合-联调验证” 的三阶能力培养体系。实验设计兼顾基础性与挑战性:基础层面通过明确核心器件选型、提供参考电路,帮助学生快速入门;进阶层面设置开放的 “挑战指标”,鼓励学生自主优化设计;同时采用 “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总工程师” 的小组分工模式,搭配全天开放的实验室与双周进度管理机制,全方位锻炼学生系统设计、工具使用及团队协作能力,精准匹配专业毕业要求,为学生后续参与学科竞赛、从事通信相关研发工作夯实基础。

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