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交大与镇江联合开展杨槱院士专题展暨船舶海工产业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
2025年10月17日是我国船舶行业首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创建者杨槱先生108周岁生日,“杨槱院士专题展开展仪式暨镇江市船舶海工产业产学研合作交流会”在江苏镇江隆重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汪后继率团出席活动,与镇江市委、市政府领导、行业领军人物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叙校地情谊、共商发展大计,以实际行动传承杨槱院士的科学精神,深化校地协同合作,为船舶海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镇江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文生在致辞中指出,当前镇江正深入推进 “876” 创新引领工程,深化 “双高协同” 发展路径,结合地方实际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他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动为纽带,精准链接高校院所的科研优势与镇江的产业需求,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向“生产线”高效转化,共同构建更完整、更具特色、更富韧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链。
杨槱院士之子杨思远教授现场分享了父亲的感人故事——从淡泊名利的治学态度,到捐资助学的公益情怀,生动展现了这位科学巨匠的崇高家国情怀与学者风范。值得一提的是,20 世纪80年代杨槱院士还曾兼任镇江船舶学院副院长,将船舶领域的前沿理念与技术带回故里,为镇江船舶产业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汪后继在致辞中,介绍了杨槱院士在上海交通大学执教耕耘、创建船舶工程系的光辉历程以及目前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他强调,杨槱院士是交大的宝贝和骄傲,也是镇江的宝贝和骄傲,传承和弘扬杨槱院士“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胸怀祖国、心系海洋”的赤子情怀,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他表示,面对全球船舶工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的浪潮,上海交通大学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勇担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时代使命,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交大更多前沿科技成果、高端人才资源与镇江的产业基础、发展需求精准匹配,共同书写校地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蒋如宏系统发布了学校在船海重工领域的最新重大科研成果,并详细介绍了长兴海洋实验室的建设进展,充分彰显了学校在该领域的引领性创新实力。在产学研合作交流环节,针对镇江船舶海工龙头企业提出的关键技术难题,上海交通大学知联会及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等院系的教师,开展了精准的科技成果推介与对接路演。现场交流氛围热烈、成果丰硕,为双方后续开展实质性技术攻关与项目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我国船舶行业首位院士,杨槱院士祖籍江苏句容。他不仅是中国船舶海洋事业发展的同行者与见证人,更是中国船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创始人、船舶技术经济论证的开拓者、船舶帆船史的奠基人。他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海船稳性规范》,推动中国船舶稳定性研究与应用的深入开展;提出并发展了工程经济学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为我国现代船舶工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活动期间,还同步举行了杨槱院士珍贵档案史料捐赠仪式。
本次活动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活动既表达了对杨槱院士的崇高敬意,更进一步强化了学校与镇江市的战略合作关系。未来,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在船舶海工产业领域贯通创新链、赋能产业链,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上海交通大学也将持续发挥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顶尖学科优势与人才高地作用,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卓越的“交大智慧”与“交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