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暗物质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学术交流会举行

2025年10月14日,暗物质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粒子物理和宇宙学重点实验室在理科楼5号楼603会议室举办联合学术交流会。会议特邀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系韩家信教授分享在暗物质晕研究领域的系列重要进展,吸引了二十余位科研骨干、博士后及研究生参与。交流会由李政道研究所与物理与天文学院特聘教授周宁主持。

图片1.png

韩家信以“Macro physics of the formation and structure of dark matter halo(补天:淬炼宇宙结构的暗物质原石)”为题,系统介绍了团队在暗物质晕边界定义与内部子结构研究的创新成果。针对传统暗晕模型局限,团队提出了“暗晕耗竭半径”这一全新概念,精准刻画了暗晕在宇宙动态过程中形成的增长包层,为暗晕提供了更物理、更本征的边界定义,有望支撑构建起新一代更精确、更优美的宇宙大尺度结构模型。在更小尺度研究中,团队聚焦于暗晕内部的子结构(子晕),这是检验暗物质粒子属性的关键探针。团队近期完善了“暗晕无偏吸积模型”,该模型为理解子晕的形成与分布建立了一个统一、简洁的理论框架,能够实现跨宇宙学参数、跨红移、跨质量及跨层级的精确预测,有助于厘清数值模拟中复杂且存有争议的数值问题。

图片2.png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围绕暗物质晕的形成演化、观测测量等关键问题,尤其是太阳系近邻的暗物质环境以及子结构对暗物质探测实验的影响等实验室不同方向的交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韩家信教授对提问逐一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分享了团队未来的研究规划。

本次交流会不仅让与会人员深入了解了天文学领域暗物质研究的最新进展,更为实验室不同方向间的思想碰撞与深度合作搭建了高效平台,为后续协同推进暗物质物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政道研究所和物理与天文学院
李政道研究所和物理与天文学院
孟闻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