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立足国家金融安全:2025金融安全治理研讨会(香港)举行

近日,以“金融安全治理:反洗钱国际协作·人才培养与香港实践”为主题的“2025金融安全治理研讨会(香港)”在香港大学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冯芸参与此次活动。

本次会议由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反洗钱协会(IALA)、陆家嘴金融安全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交大安泰”)与中国平安集团协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联办)、香港警务处、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管局)相关负责人出席,政产学研多方力量齐聚,落地多项务实成果,为国家金融安全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协同动能”。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协办方,交大安泰从学术支撑层面,为会议成果落地提供关键支持:依托学院在金融风险管理、合规科技领域的学科优势,深度参与“反洗钱前沿技术共用与专业人才培养”议题的前期调研与框架设计,其工科与经管交叉的特色,为虚拟资产监管、AI风险监测等技术议题提供学术支撑。

此次协办既体现沪港两地在金融安全领域的资源互补,更凸显“内地学术优势+香港国际平台+企业实务经验”的协同治理模式,为反洗钱国际协作提供“产学研用”一体化样本。

本次闭门研讨覆盖“监管—执法—机构—学术—金融科技”全链条,国际反洗钱协会(IALA)作为中国专家主导的独立非营利组织,以“三匹配”原则(匹配中国国情、匹配中国监管实践、匹配FATF国际标准)引领议题设计,与参会各方共同推动三项核心成果落地:

《反洗钱香港宣言》签署: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IALA、陆家嘴金融安全研究院、中国平安集团、金仕达科技等多家机构参与联合签署。宣言明确香港“区域研究枢纽、实务融合平台、人才培养高地、国际协作桥梁”四大定位,推动AI风险监测、合规模型构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香港的虚拟资产监管实践共同纳入区域规则建议,为亚太反洗钱协作提供“内地技术+香港经验”的融合方案。

1.png

IALA全球反洗钱培训中心(香港)揭牌:中联办代表与IALA执行会长、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陆家嘴金融安全研究院常务理事长共同揭牌。该中心依托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校联盟”学术资源,交大安泰将积极参与由IALA牵头的“反洗钱合规科技课程”研发和反洗钱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及认证项目。中心计划每年培养100名国际反洗钱人才(含5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员),从源头防范数据渗透与人才操控风险。

2.png

“特聘专家”颁证:冯芸教授获聘IALA高级专家——IALA面向监管政策、学术研究、技术应用、案件侦办四大方向遴选资深专家,冯芸教授凭借在金融安全与反洗钱人才培养领域的深厚积累,被特聘为“IALA高级专家”,为后续“四校联盟”深化合作奠定基础。

研讨会期间,冯芸教授发表题为《对金融安全与反洗钱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的专题演讲。她结合自己20余年在金融安全、反洗钱和金融科技等领域的研究经历,围绕当前全球反洗钱人才领域的竞争态势与国家金融安全需求,提出下述观点:

“金融科技的应用,将货币体系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一轮技术、金融与主权之争已经开始。同时,立足国家金融安全,反洗钱体系需要与之相适应。这些最终都会落实到人才培养上。”

冯芸教授进一步建议,应依托IALA全球培训中心,构建“中国标准、国际兼容”的人才培养体系,将中国的人才培养经验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为全球反洗钱治理贡献中国力量,也通过人才纽带与沿线国家共同构建“安全可控、国际接轨”的反洗钱人才梯队。

本次研讨会的成果既服务国家金融安全战略,也为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供支撑——

对国家:通过“四校联盟+IALA培训中心”将反洗钱技术成果、人才培养标准向国际推广,助力我国从“国际规则遵守者”转向“区域规则共建者”;

对香港:借助“四校联盟”的合规科技优势与中国平安、金仕达科技的实务经验,进一步缩短虚拟资产洗钱案侦办周期(香港当前平均47天,低于亚太73天均值),以“科技+人才+规则”的组合优势吸引更多国际金融机构落户。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严立新表示:“香港大学、国际反洗钱协会(IALA)和陆家嘴金融安全研究院的主办,交大安泰、中国平安的协办和金仕达科技的承办,让本次研讨会实现‘学术深度+实务温度+科技硬度+国际广度’的四重突破。未来需持续深化沪港协同,让香港的国际平台优势与内地的技术、人才优势充分融合,共同为全球金融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薛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