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第四届中日青年精英营圆满落幕

2025年9月7日至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第四届中日青年精英营圆满收官。一周时间里,来自日本东京大学、东京科学大学、大阪大学、名古屋大学、东北大学与上海交大的青年学子齐聚申城,在文化体验、城市参访与深度对话中增进了解,以青春力量续写中日友好篇章。

1.png

论坛寄语:以“我眼中的中国”为引,锚定中日青年友好方向

2.png

活动期间,9月12日上午在闵行校区东上院100号举办了精英营开放日暨中日六校学生交流论坛。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刘卫东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为两国青年交流注入殷切期许。他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开篇,欢迎日本学子来访交流,感谢活动筹备人员的辛勤付出,并回顾了精英营自2019年创办以来的历程,指出六年坚持已让这一平台成为中日青年交流的重要桥梁。围绕“我眼中的中国”主题,刘卫东副校长以“黄浦江上泛舟”为喻,强调中国印象的多样性与真实感受的重要性。他勉励日本学生放下固有印象,亲身体验真实中国;同时寄语交大学子以真诚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故事的参与者和叙述者。最后,他倡议中日青年以理解为起点、信任为纽带、合作为目标,共同书写中日友好、面向未来的新篇章。

3.png

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于杨主持中日六校青年论坛

多元体验:触摸中国发展脉搏,感受深厚文化底蕴

本届精英营以“传统文化+现代发展”为核心,为营员们精心设计沉浸式体验环节。在传统文化课堂上,营员们跟随老师学习八段锦,在一呼一吸间体悟中华传统智慧;手持红纸与剪刀,在指尖翻转中创作剪纸作品,解锁东方美学的灵动韵味。

4.png

5.png

6.png

走出课堂,学子们的探索脚步延伸至上海科技地标与文化场馆。在华东无人机基地,大家近距离观摩无人机研发成果与应用场景,直观感受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突破;走进美团总部,移动支付的便捷、即时配送的高效,让日本学子切实体会数字经济对中国民众生活的深刻改变;在上海乒乓球博物馆,珍贵的历史展品不仅勾勒出这项运动的发展轨迹,更让众人意外了解到“乒乓球经由上海,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历史——这一跨越百年的体育联结,成为两国文化交融的鲜活注脚。

7.png

8.png

9.png

“中国在移动支付、公共交通与科技应用上的进步完全超出预期,每一处细节都让人耳目一新。”日本东京大学营员田边睦树在分享中感慨,“与上海交大学子的朝夕相处更让我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亲眼见证中国科技如何改变生活、了解中国大学生的真实日常,这份经历会成为我人生中珍贵的记忆。”

深度对话:跨越文化隔阂,凝聚青年共鸣力量

语言的差异未阻碍心灵的沟通。在交流过程中,中日学子放下拘谨、敞开心扉,用真诚搭建沟通桥梁。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顾芳婷作为志愿者全程参与,她分享了诸多温暖瞬间:“尽管部分志愿者日语不够流利,日本同学中文也带着青涩,但大家都愿意主动开口,日本同学会兴奋地展示中文课堂学到的新词句,我们也会教他们说方言里的趣味表达,笑声总能轻松化解语言隔阂。”

作为同属汉字文化圈的国家,相似的文化基因让两国青年更容易找到共鸣。“交流中发现,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相通的”,顾芳婷说,“在参与活动的这一周中,我更深刻感受到中日文化的千丝万缕联系。所有的点滴互动都让我坚信,只要多一份理解与包容,中日青年一定能携手探索更多合作可能”。

10.png

友谊长青:夯实民间友好根基,开启合作崭新篇章

一周的相处虽短暂,却在中日学子心中种下友谊的种子。从课堂学术探讨、城市探索同行,到深夜宿舍的促膝长谈,大家分享成长故事、文化习俗与人生理想,逐渐跨越语言与文化藩篱,收获真挚友谊。

许多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通过与日本营员的深入交流,打破了对日本社会的刻板印象,看到了更立体真实的日本;日本学子则被中国同学的热情好客、中国社会的活力与包容所打动。多位日本营员表示“此前对中国的了解多来自新闻报道,这次亲身经历才发现,中国的发展速度、人们的生活状态都充满魅力。”

11.png

自2019年创办以来,上海交通大学中日青年精英营已成为促进两国青年交流的重要品牌项目。今年恰逢“中日韩文化交流年”启幕,本届精英营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中日青年对彼此社会与文化的理解,更以青年之力夯实两国民间友好根基,为三国各方面交流注入青春活力。

展望未来,两国青年将秉持“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理念,把精英营中的所见所感转化为成长动力,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民间交流等领域携手前行,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构建更紧密的中日友谊、推动地区乃至全球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外国语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外国语学院
倪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