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2025年“雪龙”号科教融合海上教学活动圆满收官

9月12日,“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简称“雪龙”号)顺利停靠了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2025年“雪龙”号试航暨科教融合海上教学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师生完成全部海上实践教学活动返校。

1.png

在“部部共建、科教融合”背景下,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简称“极地中心”)依托“雪龙”号开创了首次科教融合海上实践教学活动,建立了海上实践课程。2023年和2024年持续在“雪龙”和“雪龙2”号科考船开展海上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了科教融合海上教学课程建设。随着科教融合工作的深入与教学航次内容的不断优化,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依托国家级科考平台开展的海上实践教学活动,已构建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海洋教育新范式,逐步成为国家部部共建、协同育人的先行典范。

9月8日,2025年“雪龙”号科教融合海上教学活动再启航。本航次由极地中心党委专职副书记吴佳雯担任领队,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周朦担任首席科学家,“雪龙”号船员队伍44人和科教融合管理与技术支撑团队12人,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师生65人、复旦大学师生8人、浙江大学师生10人、上海海事大学师生5人共同参加。

航次中组织举办了“极地大讲堂”,弘扬“极地精神”,讲述中国极地人的故事与极地前沿科学问题,激励年轻学子投身海洋与极地事业的家国情怀;按极地24小时作业,组织学生全程参加甲板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准备、操作、取样和分析工作,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多学科交叉、科研育人融合,提高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科教融合海上教学活动已成为培养科学与技术交叉复合海洋人才的生动实践。

知行合一,求真探海

本次海上教学实践活动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技术、生态六大海洋学科方向,融合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人文等多重维度内容,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来自交大的学生分为六大组,在交大教师带领和极地中心支撑保障团队协助下,开展温盐深(CTD)作业、生物垂直拖网采样、湍流仪观测,无人机海表观测、多管和箱式沉积物采样、底栖生物拖网采样等多项科学作业,完成了6个大面站与1个连续站的综合调查工作。

微信图片_20250912093906.jpg

学子们在甲板上亲手操作CTD,控制下放、获取数据、处理信息,经历完整的科考流程;在温盐和海流的测量中掌握海洋的分层和脉动;在显微镜下观察浮游生物中探索生命的微妙之美;在溶解氧与营养盐的测定和采集中掌握化学分析的精妙和揭示海洋的呼吸韵律;在湍流仪观测中感受海洋的脉动和混沌;在无人机操控中俯瞰海表的广阔画卷;在多管作业中揭开海洋多年变化的面纱;在厢式采泥和底栖生物拖网中惊喜发现神秘的海底世界。五天的航程,学子们在风浪中锤炼意志,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思政铸魂,立德树人

航次期间,学子们接受了“极地精神”洗礼,来自各高校和市科委的专家带来了高质量的“极地大讲堂”系列报告。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周朦教授作“南极边缘海秋季生态”专题报告,上海市科委房川军高级工程师则描绘了上海海洋科技创新的蓝图与使命,上海交通大学冯媛媛老师介绍了“南极浮游生态系统的现在与未来”,浙江大学王杭州老师讲述“北极海冰环境太阳辐射观测的前沿研究”,复旦大学丁硕毅老师剖析“北极气候与中纬度联动关系”,上海海事大学康慧芳老师从哲学视角探讨“雪龙精神”的时代内涵。每一场报告,皆是思想的碰撞;每一道提问,皆是探索的激情。

微信图片_20250912094054.jpg

在紧张的教学科研任务之余,本次活动也将人文关怀与团队凝聚力融入实践全过程。学生们全员参与帮厨劳动教育活动,通过打扫卫生、备菜洗菜等劳动实践,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9月10日正值教师节,同学们通过视频传递感恩与祝福,极地中心领导看望慰问在教学作业现场的各校师生,以感谢辛勤付出的老师们并送上祝福。航次末期举行的科教融合航次总结会暨联欢晚会更是精彩纷呈,大家通过节目表演、心得分享等形式回顾点滴历程,欢笑与掌声交织,为这段“逐梦深蓝”的航程画上了温暖而难忘的句号。

微信图片_20250912094228.jpg

22.png

安全为本,实践为先

为确保航次安全有序进行,全体师生在航次伊始进行了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与实践演练。“雪龙”号专门组织参观船舶整体布局与实验设施,师生们对科考船的功能分区、科研设备的操作流程有了更加直观而深入的认识,全面了解了航次纪律、船舶安全、实验操作及大洋作业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在船员专业指导下,师生们开展了消防与弃船演习,体验了应急设备的规范使用方法和协作逃生的操作流程,进一步提升了实践课程开展前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为后续的海上科考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912094414.jpg

整个航次期间,全体师生始终严守各项安全规定,严格遵守“多人同行”制度,规范穿戴救生衣、安全帽等防护装备,确保科研作业安全、高效、有序。从实验室的严谨操作到甲板上紧张的科考作业,从学术报告的深入交流到团队建设活动的协作共进,大家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真正体现了“科教融合、学以致用”的实践宗旨。

蓝色使命 青春报国

9月9日,在“雪龙”号飞行平台甲板上,伴随着海风和朝阳,全体师生庄重地举行了升旗仪式。国旗下,国歌嘹亮,青春与海洋同辉,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在此交汇。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象征着中华民族对海洋的深沉热爱和强国梦想的坚定信念,也激发了在场每一位青年学子投身海洋与极地事业、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0.png

21.png

23.png

自然资源部直属机关团委书记邹艳艳为师生带来了一场感人至深的宣讲活动。她围绕自然资源系统青年突击队的奋斗故事,分享了在极地与深海中默默奉献的青年英雄们的感人经历,讲述了在严酷自然环境中坚守岗位、攻坚克难的动人篇章。此外,航次期间新党员在老党员带领下在广袤的东海面对党旗庄重宣誓,庄严的誓词在海风中回荡,象征着新时代青年科学家接过强国梦想的接力棒,誓言为国家海洋与极地事业贡献青春与热忱。

24.pn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通过为期五天的海上实践教学活动,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课程育人与科研育人的深度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推进下,同学们不仅提升了海洋调查与科考实操的综合能力,更深化了对海洋强国战略的思想认同与历史担当。

展望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将继续深化落实“部部共建、科教融合”合作细则,与极地中心及各兄弟高校协同合作,持续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科技与教育融合实践平台,不断探索高层次海洋人才培养新路径,为建设海洋强国培育和输送新一代卓越力量。

海洋学院
海洋学院
谢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