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师生走进“中国扇乡”,以口述史书写手艺乡村的共富故事

2025年8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实践团队联合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鄣吴镇于上吴村田园会客厅举办“流动与共富的手艺村庄”口述史展览。此次展览通过“迁徙·传承·共富”三大板块,融合村民口述、影像与实物,全面呈现了上吴村百年迁徙与非遗折扇技艺的活态传承。

image.png

深入乡野:用脚步丈量折扇传承的百年脉络

鄣吴镇是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的故里,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吉竹刻”的重要传承地,素有“中国扇乡”的美誉。目前,全国超过半数的文玩和工业折扇均产自鄣吴。一把折扇,不仅是纳凉清风的雅物,更是承载匠心、融合艺术的文化载体,串联起从“流徙谋生”到“守艺共富”的乡村发展脉络。

image.png

本次展览是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实践团队“上吴村非遗折扇口述史调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过去两个月,实践团践行“为乡村立传、为文化续脉”的理念,深入上吴村实地走访,采访了老、中、青三代手艺人、电商新农人及基层村干部;同时进行实地拍摄,用镜头捕捉非遗匠人真实的生活场景,全方位呈现上吴村非遗活态传承与乡村和美发展的生动图景。最终,成果凝练为“迁徙”与“共富”两大主题,形成这场融合影像、实物、口述历史于一体的展览。通过“口述史+影像记录+线下策展”的复合型路径,实践团建构“可听、可看、可感”的乡村记忆库,将上吴村折扇传承故事融入村落百年迁徙历史记忆中,深刻展现乡村从传统手工艺到现代共富路径的创新探索。

6eccb1f5-0bb7-4a23-a08c-194dafbd3be5.png

5cbee4d0-9068-4d12-8bae-3c5c044b4eb7.png

活化扇艺:在展览中看见折扇里的共富图景

活动当天,来自湖州市安吉县鄣吴镇政府、上海交通大学、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秘书处的多位嘉宾齐聚一堂,与上吴村非遗传承人、电商直播代表、武术全国冠军以及广大村民朋友共同见证展览启幕。

bdf84ec6-a72d-4ae5-b968-aad531eab83d.png

上吴折扇是有关“迁徙”的故事,匠人随迁徙之路来到上吴,自苏州学习制扇工艺,又将制扇技艺传往全国各地;上吴折扇也是有关“共富”的故事,通过非遗传承、电商赋能与青年返乡等多元路径,老手艺焕发新生机,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提升。此次口述史展分为三大板块:《迁徙与聚居》追溯先辈的足迹,展现上吴村人从四方汇聚于此、从漂泊到扎根的生命轨迹;《学艺与传承》聚焦折扇技艺的代际传递,通过十余位传承人的深度访谈,还原技艺习得的艰辛与温情;《技艺与共富》则以“手艺如何改变命运”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故事与详实的数据,展现传统手艺如何融入当代市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家庭增收的重要力量。

eb75286d-daed-4067-bf39-0b0e422d9975.png

f1755e64-d9de-4d44-9fbc-6253faf54d27.png

展览现场不仅展出了大量历史影像与传统制扇工具,还特别邀请全国武术冠军吴怡进行太极扇表演,展现“文扇”与“武扇”的跨界融合。实践团队的外籍成员也积极参与互动,与村民共同体验非遗技艺,让中外青年在交流中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文化传承的国际化表达。

06ce6c5c-3ae3-4df9-b816-c24305214772.png

未来,项目团队将持续深化成果,将口述史访谈内容整理成文字档案,配合影像素材,形成一部完整的《上吴折扇口述史》,用于鄣吴镇非遗传承与文旅研学;同时通过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系列宣传视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af662759-7570-4c2a-abc9-17d81bacb01e.png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一段厚重历史的回望,更是通过校地合作,深化对乡村文化振兴和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探索。通过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讲述村民自己的故事,上吴村正尝试以文化为纽带,连接过去与未来、乡土与世界,为乡村振兴提供又一条“以文兴业、以艺共富”的创新路径。同时,在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高校已成为地方发展的“创新伙伴”和“人才基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在“流动”中聚居,在“传承”中创新,在“共富”中重生——上吴村的故事,正是新时代中国乡村文化自觉与携手共富的生动缩影。

文创学院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王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