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匹兹堡大学韩涛教授开讲第二十六期李政道讲座——百年庆典: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及其深远影响

近日,匹兹堡大学韩涛教授应邀做客第二十六期李政道讲座,以“百年庆典: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及其深远影响”为题,为现场及线上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前沿学术报告。李政道研究所讲席教授何小刚,副所长、鸿文特聘学者刘江来等60余位师生参会。讲座同时通过寇享直播,吸引了海内外逾2180余人次在线观看。本期李政道讲座由何小刚主持。

图片5.png

韩涛从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的划时代突破讲起,详尽阐释了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爱因斯坦-玻尔论战、薛定谔波动方程和狄拉克相对论性量子理论等关键理论突破。报告重点剖析了量子纠缠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论价值与学科影响,指出其对量子力学基础理论的深化作用以及推动量子信息科学发展的枢纽地位,并特别强调了量子计算基于态叠加原理所展现的指数级并行计算优势。在实验研究方面,韩涛介绍了当前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开展量子关联测量的前沿进展,并指出量子场论通过重整化技术已实现10⁻¹²量级的精确理论描述。他进一步提出,基于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未来μ子对撞机等高能实验将突破现有探测极限,为探索TeV能标新物理开辟路径。报告最后着重探讨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在时空本质层面的理论冲突,指出黑洞信息悖论和量子引力等未解难题仍是构建"万物理论"的根本障碍,这一重大挑战将持续推动理论物理学的创新发展。

image.png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报告内容展开热烈讨论。针对量子叠加态信息编码这一问题,韩涛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量子并行演化的信息承载机制,同时强调最终信息的提取需要突破性的技术手段。对于圈图修正的发散性问题,韩涛表示,虽然我们尚无法预测微扰计算会在哪一阶发散,但现有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的高度吻合令人鼓舞。谈及非微扰计算方法,韩涛认为这是深化量子力学认知的关键所在,但亟需理论形式上的重大创新。

图片12.png

讲座最后,何小刚与刘江来代表李政道研究所向韩涛颁发了“李政道讲座”纪念证书及定制卡通画像,感谢他为师生带来的精彩报告。

韩涛教授简介

韩涛,匹兹堡大学讲席教授,匹兹堡粒子物理、天体物理与宇宙学中心创始主任。1990年获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学位,曾任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研究助理、国家超导超级对撞机(Superconducting Super Collider,简称SSC)项目研究员。1993年起任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助理教授,后晋升副教授;1997年重返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2001年晋升正教授并担任"现象学研究所"联合主任至2011年,后加盟匹兹堡大学。

韩涛教授的研究聚焦对撞机新物理探索与理论模型的现象学构建,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希格斯物理及其他新物理搜寻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他长期致力于未来高能对撞机的物理潜力研究,包括国际线性对撞机(ILC)、未来环形对撞机(FCC)和μ子对撞机等。

2003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APS)会士,2019年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2024年获洪堡研究奖,2025年先后获得美国物理学会米纳克希·纳拉因导师奖和威斯康星大学物理系杰出校友奖。现为阿斯彭物理中心及CTEQ合作组织常任理事,曾担任2021年美国物理学会粒子与场分会主席、2020年APS四月会议主席,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2021年美国粒子物理学Snowmass群体规划项目指导委员会工作。

李政道研究所
李政道研究所
孟闻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