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暗光计划新物理机遇研讨会在李政道研究所召开
近日,暗光计划新物理机遇小型研讨会[1](DarkSHINE New Physics Opportunity Mini-Forum)在李政道研究所召开。会议聚焦高能高频电子/轻子打靶类型实验的超标准模型新物理机遇与多科学目标,开展了理论结合实验前沿的专题研讨。
会议邀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专题报告,包括丹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陈一帆博士、南京大学刘佐伟教授、北京大学刘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宋宁强副研究员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小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武雷教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谢可平博士等专家学者一同参与深度交流,共同探讨暗光计划在暗光子不可见衰变信号寻找主体任务之外的多科学目标拓展与新物理机遇,这是对目前实验技术预研主体工作之外的重要科学任务的补充与探索。
会议围绕亚GeV暗物质在基于加速器的固定靶与束流导出类型实验中的独特优势及与深地直接探测实验、对撞机实验、恒星冷却等天体物理宇宙学观测限制的互补性,初步探讨了中微子偶极矩耦合/标准模型中微子到惰性转化(暗物质惰性中微子通道)、微电荷粒子 (Millicharged particles, MCP)、极轻玻色子暗物质的时间可变信号在NA64、LDMX、DarkSHINE单束流类实验及BESIII/BelleII/LHC等对撞机实验中的研究现状及未来潜力,类轴子粒子在电子与缪子束流导出实验中的探测机遇,电弱混合角等标准模型精确测量可能的新方向等,为今后建立理论唯象与实验模拟与设计的合作奠定基础。
暗光计划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李数、刘坤、许金祥和物理与天文学院杨海军、邬维浩、李亮、郭军的联合实验团队积极推动预研工作,通过与校外多单位合作先后发表物理预研论文、基准概念设计报告、技术预研论文等阶段性成果[2],并于德国电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DESY)[3]、欧洲核子中心(CERN)等地完成样机模块与读出系统的初步束流实验。
[1] 会议网址:https://indico-tdli.sjtu.edu.cn/event/4368
[2] Sci. China-Phys. Mech. Astron., 66(1): 211062 (2023), arXiv:2411.09345, Nucl. Sci. Tech. 35 (2024) 148, Nucl. Sci. Tech. 35 (2024) 201, Nucl. Sci. Tech. 36 (2025) 41, arXiv: 2407.20723, arXiv: 2401.15477【https://indico-tdli.sjtu.edu.cn/event/2257】
[3] https://tdli.sjtu.edu.cn/post/3849
*基于此次多科学任务的最新研讨,理论唯象学与实验模拟设计初期合作研究获得了暗物质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与开放课题的支持,在此深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