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计算机学院成果荣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AI赋能可持续发展十大卓越案例”
7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上海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大会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吸引了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政府官员、知名学者及产业领袖齐聚一堂,共商人工智能创新与治理大计。作为大会重点活动之一,“人工智能标准化国际合作论坛”同日举行,论坛现场揭晓了“全球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十大卓越案例”,计算机学院LoCCS实验室王烁副教授科研小组研发的“多模态大模型赋能重大疾病早筛与精准诊断”入选。
“让人工智能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
李强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全球智能化浪潮风起云涌,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等技术群体性突破,正加速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他强调,无论科技如何迭代,都应服务于人类福祉、受人类掌控、向善普惠。
围绕人工智能的公共产品属性,李强提出三项倡议:普及普惠——坚持开放共享、智能平权,让更多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共享AI红利;创新合作——深化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协作,推动开源开放和人才交流,持续激发创新动能;共同治理——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构建广泛共识的全球治理框架。
李强宣布,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期待汇聚各方智慧,合力制定具有包容性、可操作性的治理规则。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视频致辞,高度评价中国在推动AI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的建设性作用。陈吉宁、吴政隆等出席。大会同期发布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
图:7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上海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来源:新华社)。
人工智能标准化国际合作论坛:共商技术共创与标准共治
作为大会重点活动之一,“人工智能标准化国际合作论坛”同日举行。ISO、UNIDO、ITU等国际组织高层,及来自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巴黎全球AI伦理研究所、新加坡人工智能国际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的专家,与产业领袖共议“技术共创、标准共治、产业共生”。工信部副部长单忠德、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曹诚焕、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副局长BilelJamoussi等重要嘉宾出席论坛并致辞。
图: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标准化国际合作论坛召开
交大“多模态大模型”入选全球AI赋能可持续发展十大卓越案例
论坛现场揭晓“全球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十大卓越案例”。由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LoCCS实验室王烁副教授科研小组研发的“多模态大模型赋能重大疾病早筛与精准诊断”入选。
该成果构建了覆盖影像、文本、检验指标等多源数据的医学多模态大模型矩阵,可在基层医院落地重大疾病和罕见病早筛、精准诊断等应用场景。临床结果显示,消化道疑难病例诊断准确率突破92%,显著缩短平均诊断周期,为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提供了一条可迁移、可负担的智能诊疗新路径。此次卓越案例评选聚焦AI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地实践,交大案例以技术创新性与场景普惠性获得一致认可。
图:计算机学院LoCCS实验室贺超翔老师(右五)参加颁奖仪式
会后,王烁副教授接受了来自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的采访,从AI科研实际工作的角度解读李强总理在开幕式提出的“普及普惠、创新合作、共同治理”三大倡议。王烁表示,普及普惠是基石,低成本AI医疗工具走进偏远地区可有效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普及普惠;协同创新则为全球AI发展“装上加速器”,跨国跨行业合作可减少重复投入、形成统一技术标准;面对深度伪造和算法偏见等风险,联合治理势在必行,各国应通过国际规则和多边平台,构建统一的安全测试与数据隐私框架,为AI跨境应用加装安全防护系统。
图:王烁副教授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采访
开放共享,命运与共
从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到上海WAIC 2025,中国在全球科技舞台上搭建的合作平台日益丰富、层次愈加多元。正如大会宣言所倡导的——“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人工智能的未来,唯有在合作、互信与共治中才能行稳致远。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之巅,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将与各方携手,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让人工智能这束时代之光照亮人类共同的可持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