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第二届超强激光驱动的暗物质轴子研究及等离子体光学研讨会在兰州成功举办

2025年7月11日至13日,由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IFSA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兰州大学理论物理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超强激光驱动的暗物质轴子研究及等离子体光学研讨会"在兰州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20余家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暗物质物理、超强激光暗物质轴子产生和探测、等离子体光学等前沿研究开展深入研讨。

会议首日,西北师范大学薛具奎教授主持开幕式。校党委副书记王全进详细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及物理学领域的特色优势,他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将推动理论物理以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促进暗物质轴子和等离子体光学学科的发展,加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联系;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陈民教授回顾了研讨会的由来,指出本次会议是继2024年上海交大思源湖畔论坛以来的第二次基于强激光的轴子研讨,强激光等离子体物理有望为暗物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借助本次会议进一步找到两个领域的交叉融合点;李政道研究所赖东教授深入阐述了轴子探测对宇宙学和粒子物理研究的重大科学意义,介绍了李政道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学暗物质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暗物质研究方面的布局。

微信图片_20250727115325.png

会议期间,来自中科大、北大等单位的25位专家学者围绕强激光暗物质物理和等离子体光学两大核心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在暗物质研究方面,赖东教授详细阐述了等离子体中的"轴子-光子共振",以及从天体物理到实验室研究轴子的方案;暨南大学杨峤立教授介绍了暗物质轴子的基础理论和国际上已有主要探测方法,以及团队提出的基于强激光和磁场的干涉仪探测方法;南京师范大学吴永成教授提出了基于Reactor的相干暗物质实验进展;陈民教授提出了基于强激光尾波场的轴子产生和探测方法;上师大陈月月教授和上海交大何沛伦副教授、安相炎博士提出了基于超强激光的轴子产生和探测方案;上海光机所摆展博士提出了基于激光晶体相互作用的轴子产生和探测方案;清华大学安海鹏教授及上海交大李数教授团队分别介绍了各自在暗光子方面的研究进展和规划;上海交大肖梦姣副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叶靖强教授分别介绍了利用宇宙线和反应堆寻找暗物质的研究进展。这些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激发了大家的灵感,为未来的研究打开了思路。

等离子体光学方面同样有诸多精彩的报告。上师大沈百飞教授团队提出了利用高能电子束和磁场作用产生相对论电磁激波并进行粒子加速的新机制,为高能粒子加速提供了全新思路;北京大学乔宾教授介绍了他们在利用超强激光和光学频率梳研究真空极化方面的新方案;上海交大翁苏明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在等离子体光学和激光聚变领域的进展;中国科大闫锐教授、中物院八所李平研究员、上海交大雷智宇等分别介绍了各自在拉曼散射及其应用方面的进展;中科大贾青教授、上海交大吴益鹏副教授、西安交大弯峰副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在涡旋光和涡旋粒子的产生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上海光机所耿学松介绍了利用等离子体制作曲面等离子体镜,及其在电子加速和辐射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中物院八所吴朝辉和十一所王旭介绍了他们在四维等离子体全息照相以及宽带激光束靶耦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创新性工作为等离子体光学开辟了新方向,也为激光聚变研究中的诸多挑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_20250725150744.jpg

本次会议通过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和深入的专业讨论,不仅全面展示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更激发了大家的灵感,促成了多项实质性合作意向,对推动我国在这些交叉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西北师范大学作为主办方之一,其精心的会议组织和深厚的学科积淀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会议尾声,各方代表共同商定下一届会议将于202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举办,李政道研究所将携手国内外学者,探索轴子探测、等离子体光学等领域的突破性路径。诚邀更多学界同仁加入,共启暗物质研究的“强激光时代”。

李政道研究所
李政道研究所
孟闻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