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2025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
2025年5月,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学术委员会换届。经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推荐和邀请,产生了由十六位凝聚态物理领域知名学者组成的第二届学术委员会。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召开了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2025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学术委员包括:主任委员,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沈学础院士;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的祝世宁院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贾金锋院士;以及清华大学段文晖院士,浙江大学许祝安教授、王孝群教授,南京大学李建新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广宇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郑杭教授、沈文忠教授、钱冬教授等共十一位学术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相关学术带头人及青年骨干等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术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前系主任郑杭教授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学础教授共同主持。
前沿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金晶和学术委员、物理与天文学院党委书记钱冬教授分别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物理与天文学院对莅临会议的学术委员表示热烈欢迎。金晶介绍,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通过教育部验收以来,已经连续两次在教育部五年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实验室在解决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领域基础科学问题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两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是上海交通大学重点支持的创新性科研基地之一。她请各位专家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进行监督评估,对依托单位的职能部门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钱冬教授介绍,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科第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也是物理与天文学院寄予厚望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今年进行了学术委员会的换届,其中第一届学术委员中仍有部分委员留任,对各位委员长期以来对实验室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学术委员先听取了实验室主任沈文忠教授作的实验室2024年度工作报告。沈文忠教授从研究水平与贡献、研究队伍建设、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几方面向学术委员会汇报了2024年实验室的总体情况和2025年工作的目标。史志文教授、陈国瑞副教授、李听昕副教授、李耀义研究员老师分别作的学术进展报告,并与学术委员就相关学术问题展开讨论。随后,在实验室学术骨干的陪同下,学术委员们参观了科研实验室,现场考察了实验室建设情况。
现场考察结束后,学术委员与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就实验室后续的发展规划进行了座谈和热烈讨论。委员们对实验室2024年度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高质量原创成果表示祝贺,充分肯定实验室在承担国家任务、人才发展、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学术委员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应更加注重理论物理研究方向的工作,积极推动理论与实验研究方向的交叉融合与协同推进;二是进一步加强人员引进与人才培养,增强实验室的人才队伍;三是紧密跟随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的最新动态,持续优化和调整研究方向,确保研究内容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四是加强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学术委员会还对实验室的开放课题进行了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