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山海有归 行走根脉”上海交大华裔留学生赴福建开展社会实践
近日,第三届“侨行八闽·福见未来”闽籍华裔留学生八闽行活动举行。本次活动由福建省侨办主办,以开展新时代山海协作为契机,组织华裔留学生赴厦门、龙岩等地,沉浸式感受福建的风土人情与中华文化底蕴,进一步加深对祖籍地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
上海交通大学组织15名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闽籍华裔留学生全程参与。在五天的行程中,师生们先后走访了厦门集美陈嘉庚故居、永定胡文虎纪念馆和客家土楼、古田会议会址、长汀古城以及“长征第一村”中复村等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在追寻先贤足迹中触摸历史温度,在重温革命记忆中感悟侨乡精神,让对祖籍地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愈发深厚。
活动开营仪式上,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肖华鑫热情致辞。他详细介绍了福建的发展活力、厚重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侨乡文化,鼓励留学生们以亲身体验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将此次文化之旅的收获分享给更多人,积极讲述福建故事、中国故事,成为中华文化与世界对话的使者。
来自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马来西亚留学生林峻玮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表示将珍惜此次学习机会,以开放姿态拥抱每一次文化对话——既要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让祖辈智慧在异乡薪火相传;也要做中外文化的桥梁,让中国故事被世界看见。
在厦门集美学村,师生们循着陈嘉庚先生的足迹,先后走进陈嘉庚故居、归来堂、归来园与鳌园。作为近代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一生以“教育救国”为信念,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让教育火种在烽火中延续。“先生不顾个人安危支援抗战的故事让人动容,今天我才真正理解‘嘉庚精神’的重量。”来自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马来西亚留学生谢欣宏备受触动。
抵达龙岩永定后,师生们首先参观胡文虎纪念馆。这位被誉为“万金油大王”的侨领,在抗战期间捐赠飞机、药品,赈济饥荒的事迹,让大家肃然起敬。在客家土楼振成楼,“八卦阵”布局的巧夺天工、400多间房“聚族而居”的温情,无不展现着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客家家训馆中“孝亲敬长”“诚信处世”等家训,更让留学生们读懂家族智慧的千年传承。“土楼就像漫画世界一样奇妙,家训里的话语仿佛阿公在耳边叮咛。”马来西亚留学生李凯欣动情地说道。
在古田会议会址,青瓦白墙的“廖氏宗祠”静静矗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的题词熠熠生辉。师生们在历史照片、会议记录前驻足,重温“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革命历程,感受红色精神的深刻内涵。“在这里,中国革命历史变得如此鲜活具体。”印度尼西亚留学生鄒佳良感慨道。
行程最后一站,师生们走进长汀古城与中复村。长汀古城内,济川门的巍峨、卧龙书院的儒雅、县博物馆的沧桑,共同勾勒出文化与革命共生的独特图景;中复村“红军桥”上的“生命刻度”,诉说着当年红军出征的悲壮。“此次行程中偶遇同祖籍村的老乡,让我真切体会到‘万里同根’的深刻联结。”马来西亚留学生刘姵妡说,“根脉不仅是血缘的联系,更是代代相传的责任与担当。”
五天的八闽行虽已落幕,闽山闽水间的文化印记却成为留学生心中生生不息的力量。从嘉庚精神到侨胞担当,从客家温情到革命信仰,这些精神符号让他们读懂“祖籍地”的重量,更看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作为连接中外的“文化使者”,他们将带着八闽记忆延续祖辈“心系故土”的传统,更开启“双向奔赴”的新篇——用青年视角讲述中国故事,用亲身体验阐释中华文化智慧,让世界透过他们看见真实立体的中国。这份跨越山海的联结,终将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珍贵纽带,让根脉永续,让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