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江西南昌、上饶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党建专项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亲临江西考察指导,为江西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江西也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蕴含着动人的英雄事迹与伟大的革命精神。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党员赴江西南昌、上饶两地开展主题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从这里走来——绘制伟大抗战精神的江西图谱”的社会实践学生党建专项活动。学院党委书记余新丽,党委副书记张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副教授张杨、赖锐,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杨波怡以及各学生党支部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讲师代表共同参与实践调研。

拓合作 推动红色故事多元传播

实践团赶赴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与陈列馆工作人员围绕红色资源挖掘、理论宣讲打磨等内容展开座谈交流。双方表示将探索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增进互动交流,推动红色故事以主题宣讲和情景演绎等多元形式走向广阔天地。

2.jpg

听口述 感悟抗战精神时代价值

实践团一行有幸与新四军革命烈士后代唐东平和老红军后代王小青深入交流。同学们通过沉浸式口述访谈,系统记录了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同时将口述访谈与档案、文献等资料的分析解读相结合,以亲历者的视角勾勒出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

3.jpg

承嘱托 传承红色基因青春志向

访谈结束时,王小青向实践团郑重赠送了《戎马春秋——老红军王萱春追述军旅生涯》一书。两位老人共同指出,伟大抗战精神需要一代代青年人接续弘扬。他们希望同学们理解好、阐释好、宣讲好革命故事并将蕴含其中的精神力量带入日常学习生活中,坚定理想信念、勇担青春使命。

深调研 赓续革命血脉赤子之情

离开南昌,实践团一行来到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并开展座谈交流。双方表示希望能够打通合作渠道,共同挖掘一手史料,以学术研究赓续红色血脉。之后,实践团深入弋阳县,去往闽浙赣省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横峰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旧址等多处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专题调研,从中追寻革命记忆、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4.jpg

在深入调研的过程中,实践团一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了历史责任感。也认识到讲好抗战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是新时代赋予马院青年的重要使命。在通往民族复兴的奋进征程中,青年学生党员应坚定理想、脚踏实地,把调研收获转化为实践能量,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注入活力,奋力续写“可爱的中国”那更加辉煌的时代篇章。

实践有感

本次社会实践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洗礼。尤其是看到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我深受感染,我们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青春之力书写奋斗答卷,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2024级硕士生党支部书记 吴懿欣

我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感悟厚重的红色基因。通过采访,我们在动人的讲述中,触摸到了革命先辈们对家国的赤诚与对亲人的柔肠。那些“舍小家为大家”的真实故事,让英雄形象从历史课本走进现实记忆。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我们将持续深化理论武装,锤炼过硬本领,为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2023级硕士生党支部书记 居楚漪

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留下了无数英雄的足迹。此次实践调研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更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实干的行动,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生党支部书记 牟凯璇

在江西这片红色热土上,我们追寻抗战精神的根脉,感受信仰的力量。在这里,我看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感受到了伟大抗战精神的磅礴伟力。未来,我将把此次实践的所学所感铭记于心,化作前进的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辅导员 张雪虹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将把此次江西之行汲取的宝贵精神财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这段红色的记忆,必将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以青春之我,继往开来,用实际行动为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可爱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讲师、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王文慧、刘晨、杨世照
杜昊、居楚漪
马克思主义学院
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