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在二语习得领域重要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2025年6月24-28日,第34届欧洲第二语言习得学会年会(EUROSLA 34)在挪威特罗姆瑟大学(UiT The Arctic University of Norway)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四本科生王亦赟同学作了题为“Large Language Models’ Acquisition of Lexical Contextual Emotion across Contexts”的分会场学术报告。欧洲第二语言习得学会年会(EUROSLA),是全球二语习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之一,今年的年会吸引了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与青年学者参会交流。

情感学习和传播是人工智能“类人智能”发展的关键挑战之一。王亦赟同学展示的研究以“零样本语言学习”为实验范式,系统比较四种先进的LLMs(DeepSeek、ChatGPT、Gemini 和 LLaMA)与人类学习者在词汇附带习得中情感学习表现的异同。研究发现,尽管缺乏感官系统与情绪机制,LLMs 在多次语境接触后,依然能习得目标词所出现的语境的情感,形成稳定的情感—词汇关联表征,并在生成任务中再现出与原始语境一致的情感倾向。该发现挑战了传统具身认知的边界预设,提示LLMs已具备一定程度的语境敏感性与情感归纳能力。研究还进一步提出“具身认知—统计学习”的双重机制框架,用于解释人类与AI系统在语义—情感联结上的表面相似与底层差异。这一理论视角不仅为理解大模型类人学习机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情感认知与生成语言模型的整合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该项研究的发现不仅拓展了我们对“类人学习”边界的理解,也为教育、医疗、舆情干预等语境敏感场景中的AI应用,提供了情感层面的可行性依据。与此同时,研究也提醒我们关注模型在情感迁移过程中的潜在偏向与输出风险——即情感的“模仿性”与“泛化性”并不等同于人类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这为未来实现价值可控的情感智能系统提出了重要课题。

20250710_162639_900.png

图:王亦赟同学在会场进行学术汇报

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国际知名学者、情感与语言学习领域的权威教授Jean-Marc Dewaele 也亲临现场,提出了多个建设性的意见和问题并给予该研究高度评价。该项研究由王亦赟与导师吴诗玉教授共同完成。成果不仅体现了我校本科生在跨学科研究中的潜力与视野,也标志着外国语学院在推进“高质量本科科研实践”和“学生参与国际学术对话”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50710_162750_339.png

图:吴诗玉教授和王亦赟同学与Jean-Marc Dewaele教授的合影

王亦赟到国际著名会议上展示研究成果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蒙民伟国际交流基金的赞助。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倪黎
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