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第九届语音学与大脑神经机制高级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

2025年6月28至29日,第九届语音学与大脑神经机制高级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外国语学院言语语言听力中心主办。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言语语言听力科学系张扬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语言科学及技术学系彭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蒋晓鸣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程冰教授、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陈飞教授、同济大学言语-语言加工研究中心杨小虎教授、索诺瓦公司中国区创新中心管晶晶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李春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言语语言听力中心丁红卫教授、汪玉霞、李菲和李鸾副教授、林苡博士等权威专家做主题发言,共同探讨实验语音学及大脑神经机制的理论、方法与应用,聚焦语音感知、语言加工、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会议围绕复杂听觉环境中的语言加工、语音感知恒常性、AI与机器学习在语言学中的应用、老年性听力损失与大脑健康机制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会议还邀请了近红外设备专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来自国内外两百余名学者、高校教师和研究生通过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参与本次研讨会。

合照1.png

合照2.png

6月28日上午,研讨会正式开幕。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陶庆致辞,他代表学院对参会嘉宾和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各位专家学者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陶庆指出,语音学与大脑机制研讨会开班以来,一直聚焦研究前沿、探讨实际问题,给予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学术启蒙和启发,将前沿研究和科学问题的种子,播撒进一代代年轻学者的心里。他预祝研讨会越办越好,培养更多国际一流的高水平人才。

陶庆.png

在主旨发言环节,张扬教授、程冰教授、陈飞教授、丁红卫教授、汪玉霞副教授、杨小虎教授、李菲副教授、李鸾副教授、林苡博士分别作主旨演讲。

张扬教授先后作题为“复杂听觉环境中的语音和语言加工”和“机器学习在认知神经科学和语言学领域的应用”的主题报告。

张扬教授在第一项报告“复杂听觉环境中的语音和语言加工” 探讨复杂听觉环境中人类语音和语言的加工机制,结合行为实验与神经科学技术,系统阐述分析不同背景和任务下语音感知与语言理解的认知神经过程。

张扬.png

张扬教授在第二项报告“机器学习在认知神经科学和语言学领域的应用”中探讨了机器学习技术在认知神经科学和语言学研究中的前沿应用,涵盖脑活动数据的解码、认知状态的预测,以及语言与认知表征模型的构建等方面。

张扬2.png

程冰教授作题为“从感知盲区到神经可塑性:母语印记对二语语音感知的影响及教学”主旨报告,通过行为数据与神经证据的结合,旨在揭示语言经验如何重塑感知机制,深化剖析二语语音处理过程。

程冰.png

陈飞教授作题为“汉语背景发展性语言障碍儿童情感韵律感知与产出研究”主旨报告,探讨汉语背景下发展性语言障碍(DLD)儿童的情感韵律感知与产出障碍,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陈飞.png

丁红卫教授作题为“语音学跨学科研究前沿探索:团队近一年总结与展望”的主旨报告,通过近一年十余篇发表,系统总结团队在言语感知与神经机制、发展性语言障碍、情感语音计算、技术应用与标准化等方向取得的进展。

丁红卫.png

汪玉霞副教授作题为“不同降噪技术对普通话言语感知的影响研究”的主旨报告,结合声调感知实验和噪音下言语识别任务,系统考察深度神经网络(DNN)降噪技术对老年听障人群普通话言语感知的影响。

汪玉霞.png

杨小虎教授作题为“语音知识对老年人语音感知加工的影响”的主旨报告,研究通过系列实验考察了老年人在汉语声调和焦点韵律感知任务中的表现,揭示老年人已有语音知识对感知结果的影响。

杨小虎.png

李菲副教授作题为“形态句法分析在汉语动词短语处理中的作用”的主旨报告,结合结构启动范式与合理性判断任务,揭示汉语体标记动词短语加工中形态句法与语义的神经交互机制。

李菲.png

李鸾副教授作题为“普通话词汇提取中的语音邻域梯度效应”的主旨发言,探究由近及远的语音邻域对词汇提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梯度化语音邻域对词汇提取效率产生差异化影响。

李鸾.png

林苡博士作题为“老年人多通道情绪语音解码的认知机制研究”的主旨报告,通过比较老年人与青年人在言语与非言语情绪感知任务中的行为差异,考察了个体因素与情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林苡.png

此后,技术专家开展了有关近红外技术的培训,为大家详细介绍近红外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和相关研究。

近红外.png

6月29日,李春波教授、彭刚教授、蒋晓鸣教授、管晶晶博士分别作主旨发言演讲。

李春波教授作题为“AI赋能心理健康:“热潮”中的一点思考”的主旨发言,就今年发表两篇综述研究与评述工作出发,介绍了互联网、AI赋能心理健康方面的热点领域及进展。

李春波.png

彭刚教授作题为“语音感知恒常性”的主旨发言,报告研究考察了不同群体如何利用语境信息来感知目标语音,包括不同声调语言背景成年被试、儿童被试、二语者和母语者被试以及病理群体(孤独症儿童)语境效应的特点。

彭刚.png

蒋晓鸣教授作题为“语音具身感知的跨模态映射”主旨演讲,结合声学分析、行为实验与神经机制,探讨不同言语单位的语音具身感知如何整合低层级感官特征与高层级社会认知,为跨模态语言处理提供新范式。

蒋晓明.png

管晶晶博士作题为“老年性听力损失与大脑健康:基于行为及神经科学的研究证据”的主旨发言,结合创新中心的最新实验结果,具体阐述听力干预如何提升老年性听力损失者的听觉选择性注意力。

管晶晶.png

在参会成员论文展示环节,专家在四个分论坛认真听取各位同学和老师们的论文报告并作点评。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必武为参加论文展示的同学们颁发优秀学生论文证书。

颁奖1.png

颁奖2.png

尚必武院长致闭幕辞。他对与会专家学者表达真挚的感谢,并指出国内和国际语言研究的发展得益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他表示,交大外国语学院致力于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对接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了五大核心学科发展方向,包括语言习得问题研究、跨文化翻译研究、语言与健康研究、区域国别研究、语言数据科学研究,旨在通过高水平的学术科研培养具有前瞻性、创新型的高端人才,服务国家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尚必武.png

王徐忆
张思渺
外国语学院
倪黎
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