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走进校史深处,探秘新中国雷达队之源
上海交大南洋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中队志愿者赴安国大楼、上海大厦参观考察
2025年5月24日,上海交大南洋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中队文博场馆服务团、校史服务团的17名志愿者,在老干部处副处长刘天法的带领下,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参观之旅,他们先后来到安国路76号以及上海大厦,深入探寻校史与交大雷达兵校友的深厚渊源,此次行动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杨树宣讲团”回信精神的积极践行。
在安国路76号大门前合影留念
安国大楼:第一支雷达队诞生地,历史的“教科书”
安国大楼位于安国路76号,是我国首个雷达站旧址。2024年4月,上海交大领导参加了“安国路雷达队旧址-第一支雷达队诞生地”的挂牌仪式。这座大楼,镌刻着1950届等数十位学长和上海大中学生投身军旅的壮丽诗篇,被誉为新中国第一代雷达兵的“发源地”,众多的“首次”“第一”等历史篇章在此书写,恰似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著。
向隆万教授与大家分享解放战争时期的安国大楼情况
在安国路76号大门前,老同志首先聆听了向隆万教授的深情讲述。向教授回顾了自己于1946年至1949年期间在安国大楼居住的情况,还分享了向哲濬老前辈参加东京审判的历史情况。志愿者朱建程接过讲述的接力棒,深入剖析安国大楼的建造脉络、不同时期的功能用途和雷达兵在此的运行事迹,以及学长们攻坚克难的故事。老同志们全神贯注,仿若穿梭时光隧道,重回那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
在上海大厦正门前合影留念
上海大厦:雷达兵成长的基站,“种子”部队的出发地
上海大厦同样承载着首批雷达兵的起步、成长,是他们承担起“种子”部队责任的出发地。参观过程中,志愿者们全方位聆听上海大厦的建造历程与运营详情,对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了更透彻的认知。朱建程还着重分享了彼时陈毅市长、司令员对上海雷达兵的谆谆教诲、殷切关怀与期望,那些鲜活的历史故事跃然眼前。志愿者们驻足聆听,沉浸在历史的回响之中。
在上海大厦17楼东阳台合影留念
参观感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弘扬革命精神
此次参观考察,宛如一把钥匙,为全体成员开启了文博楼校史馆照片背后的故事宝库。从新中国防空雷达部队初创的艰辛,到交大学长在雷达部队成长的坎坷,桩桩件件,清晰可感。活动结束后,老同志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他们一致认为,此次活动为文博、校史志愿者工作注入了源头活水,提供了翔实史料,更让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信念在心中深深扎根,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