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家校心灵桥”直播活动
5月21日晚,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了主题为“从手把手到肩并肩:如何陪伴助力子女的发展”的“家校心灵桥”线上直播活动。上海交通大学家庭治疗方向资深心理咨询师邹雷和就业中心生涯教育部主任吴欣怡老师受邀来到直播间,与家长们相聚云端,共同探讨如何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帮助家长从“手把手”的守护顺利过渡到“肩并肩”的同行。活动由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郭莉主持,得到了学校各年级家长的积极参与。
孩子在进入大学后面临着学业、生活、未来规划等多重挑战,家长也随之陷入困惑与焦虑。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如何在孩子独立与提供支持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帮助孩子应对未来的选择与压力?这些问题成为家长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邹雷和吴欣怡两位老师结合多年学生工作经验,从心理和生涯发展的角度为家长们提供了专业建议。邹雷分享了自己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的亲身经历,强调在孩子的大学阶段,家长要学会“往后退一步”,给予孩子更多独立空间,同时保持适度的支持与关注。吴欣怡则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分享了如何帮助孩子在不同阶段做好未来规划,将毕业时会面对的选择压力提前拆解并参与相应实践准备,更从容地面对生涯发展与转型。
在互动交流环节,两位老师详细讲解了亲子关系从“共生”到“独立”的五种形态,帮助家长理解如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逐步调整自己的角色,并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自己的互动方式,避免过度干涉或疏离。
此外,两位老师还引入了“爱的五种语言”概念,帮助家长了解如何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关心。无论是通过赞美、礼物、服务,还是肢体接触,家长应找到适合孩子的表达方式,避免“一厢情愿”的关爱,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化需求,避免将自己的期待强加于孩子。
最后,邹雷和吴欣怡老师分享了“5A模型”作为构建健康亲子互动的核心框架,包括关注、接纳、欣赏、情感和允许五个维度。邹雷强调,家长应学会接纳孩子的全部,包括那些看似“不好”的部分,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吴欣怡则指出,欣赏孩子时,更需注重具体的行为和品质,而非泛泛的赞美。无论孩子选择何种职业路径,家长都可以从积极心理品质的角度给予肯定和支持。比如选择科研方向,可肯定“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选择艺术创作,可赞美“独特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知力”;选择看似平凡的职业,背后则是“踏实的执行力”、“对细节的专注力”或“服务他人的同理心”这些可贵品质。这种肯定不依附于职业标签,而是锚定孩子内在的心理特质,让他们明白:真正的价值不在于选择的路径是否耀眼,而在于始终保有热爱、责任与勇气。当家长的目光超越单一的评判标准,聚焦于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品质积淀,不仅能为其选择注入底气,更能滋养出面对人生起伏的坚韧内核。
活动结束后,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此次“家校心灵桥”直播活动不仅为家长们提供了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与成长规律。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已连续三年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家校心灵桥”直播活动,家校携手共同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