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的使命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民族学生代表座谈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做好民族学生工作,5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学生代表座谈会在B401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汪后继,学生处副处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孟祥琦,校党委统战部统战干部毛阿曼,学指委民族办副主任热米拉·阿扎提,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余新丽、党委副书记张巍、学工办教师及民族学生代表14人参加座谈交流。会议由余新丽主持。

图片6.png

余新丽首先介绍了召开座谈会的背景。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反复强调要努力促进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她希望同学们深刻理解这一理念的时代内涵,明确自身在促进民族团结、服务社会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勇担使命,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新时代的奋斗者。

张巍从入学教育、能力提升和就业引导等三个着力点出发,介绍了学院民族学生工作的基本情况。

孟祥琦和热米拉·阿扎提分享了学校民族学生工作的主要举措和成效。孟祥琦表示,学指委将继续发挥纽带和中枢作用,把学生诉求、各个部门和同行的关心联系在一起,把民族学生工作越做越好。

交流发言阶段,学生代表畅所欲言。同学们讲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和民族团结故事,分享了学习、生活方面的成长经历,谈到了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感恩之情,以及扎根家乡、投身地区发展和基层建设的豪情壮志。与会教师认真倾听,与同学们互动交流。

汪后继在总结中深入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他以百卅交大“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的历史脉络为引,勉励同学们牢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坚定理想信念,维护民族团结,凝聚奋进力量,将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张雪虹、卢媛熠
李浩江
马克思主义学院
袁玲
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