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人工智能时代人的道德生存境况与伦理叙事”工作坊

5月15日上午,为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实践和伦理叙事新课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强教授团队、涵泽青年学术论坛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的“人工智能时代人的道德生存境况与伦理叙事”工作坊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中院101会议室成功召开。会议现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党校、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以及《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南京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学报》《东岳论丛》《济南大学学报》《云南大学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理论学刊》《探索与争鸣》等期刊编辑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wps_doc_0.jpeg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韩振江首先致辞。他表示,作为技术进步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不仅塑造了新的生产关系,也改变了人的行为方式、决策机制,甚至是道德发展根基。他强调,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工具性的存在,它在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结构。期待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推动学界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学和道德生活的重新思考,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实践和伦理叙事做出新的贡献。

wps_doc_1.jpeg

会议由多位学者分三阶段进行主题发言,分别由《东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徐嘉、《济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傅强、《东岳论丛》编辑部杨晓伟主持。

论坛闭幕阶段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王强进行总结致辞。在致辞中,王强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的拨冗出席和精彩发言表示衷心感谢,并进一步指出,与会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生存状况和伦理叙事展开深入探讨,充分体现了把握时代脉搏的强烈问题意识与应对意识,期待通过各位学者的持续思想碰撞与不懈理论探索,推动中国AI叙事体系构建。

wps_doc_2.jpeg

龚珊颉
刘延林
马克思主义学院
袁玲
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