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交大阳光男女排在2025年上海市大学生排球杯赛收获双冠
2025年5月10日,上海市大学生排球杯赛收官,上海交通大学阳光排球队凭借出色实力、顽强斗志与默契配合,历经激烈角逐,男排、女排双双折桂,成为全场焦点,捧起了市级男子、女子冠军奖杯。交大阳光男排三年内两度登顶,阳光女排自2018年起第十二次捧起冠军奖杯。本次上海市大学生排球杯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体育局联合主办,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承办,吸引了众多高校的精英队伍参赛。
交大女排再次斩获冠军
校阳光女子排球队在领队陈贤峰和主教练刘畅的带领下,凭借扎实的技术与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一路过关斩将,以全胜战绩强势夺冠,再次为学校赢得市级女子排球赛事奖杯。
在小组赛中,交大女排首战便发挥出色,对阵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队员们凭借默契配合和凌厉攻势直落两局取胜。次战面对上海师范大学,女排姑娘们继续高歌猛进,以压倒性优势再下一城,以小组头名身份轻松晋级淘汰赛。十六进八的淘汰赛中,交大女排面对实力不俗的上海理工大学,毫不畏惧。在比赛中,队员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以2-0的比分战胜上海理工大学,强势挺进八强。在八进四和四进二的比赛中,交大女排迎来两场硬仗,分别迎战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比赛中,主攻手叶秋予和吕立颖在进攻端火力全开。接应谢君华和自由人刘雅婧严守我方地面,防守面面俱到。副攻手徐蕴怡、邵欣仪和陈韵婕组成的拦防体系令对手进攻频频受阻。二传手张亿博的精准调度更是盘活了全队进攻,帮助球队连克强敌,强势挺进决赛。
决赛中面对实力强劲的复旦女排,交大姑娘们以昂扬的斗志拉开序幕、以无畏的勇气直面挑战、以坚定的信念奋力拼搏,全神贯注在每一球、每一分,力争搏出风采、打出自信。首局比赛,交大女排凭借出色的发球和犀利的进攻,迅速占据场上主动,以25-22的比分取胜。第二局在被对手一度领先7分的情况下,交大女排的队员们再次展现出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多次成功救球并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并连续突破得分。最终,交大女排以25-22的比分再下一城,以2-0的总比分战胜复旦大学,成功夺冠。
本次夺冠是交大女排自2018年以来第12次登顶上海市大学生排球赛事。自开学以来,女排队员们坚持高强度训练,每周训练课程安排紧凑,课余时间也全身心投入备战。在领队陈贤峰和主教练刘畅的悉心指导下,女排队员们在技战术和心理素质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队员名单
3号 张亿博(药学院 二传)
4号 陈韵婕(外国语学院 副攻)
7号 谢君华(农业与生物学院 接应)
8号 曾子越(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副攻)
9号 吕立颖(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攻)
10号 温芷柔(医学院 自由人)
11号 叶秋予(设计学院 主攻)
13号 黄廷一(生命科学学院 主攻)
14号 徐蕴怡(医学院 副攻)
15号 吉彦(药学院 接应)
16号 刘雅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自由人)
17号 卢宸(医学院 主攻)
19号 宗奕安(医学院 主攻)
20号 邵欣仪(医学院 副攻)
交大男排迎难而上勇夺冠军
校阳光男子排球队在领队陈贤峰和教练王斌的带领下,在小组赛和淘汰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以全胜战绩强势夺冠,三年内第二次捧起市级男子排球冠军奖杯。
小组赛中,交大男排先后对阵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和东华大学。交大男排赛前认真分析了两支队伍的技术特点,在充分的赛前准备下稳定发挥队伍实力,面对两支强队均以2-0取得胜利。值得一提的是,16 号副攻孔德文迎来了个人首秀,他出色的网口表现和凌厉的扣球尽显其作为副攻的强大统治力。10号主攻周智霖敢打敢拼的球风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组赛最后一场对阵上海海洋大学,队员们默契配合,以压倒性的优势再下一城,交大男排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成功晋级十六强。紧接着,十六进八对阵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攻手们火力全开,以2-0的比分轻取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成功挺进八强。八进四对阵华东理工大学。面对这支拥有极强副攻的队伍,交大男排赛前对其做了针对性研究,为每一分都拼尽全力,最终连下两局挺进四强。四进二的比赛中,交大阳光男排以2-0力克上海理工大学,挺进决赛。
决赛中,交大男排面对主场作战的复旦大学。双方火力全开,紧咬比分、互不相让,各拿下一局。第三局决胜局开局我方以 4-6 落后。9号姜正则以十颗连续发球将比分拉至14-6,最终交大男排以吴牮龙的后三暴扣将比分定格在15-8。交大男排以2- 1战胜复旦男排,成功夺冠。
本次夺冠是交大阳光男排三年内二度问鼎市级桂冠。在领队陈贤峰与主教练王斌悉心指导下,队伍进行了严苛的赛前训练、精准的赛前研判,实现战术素养与心理韧性双突破。
接下来,交大男女排将用拼搏诠释对排球的热爱,用汗水浇灌胜利的果实,永葆拼搏本色、勇攀竞技高峰,以更高目标续写为校争光新篇章。
队员名单:
5号 补昊昆(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自由人)
7号 马悦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接应)
8号 姜正则(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接应)
9号 吴牮龙(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主攻)
10号 周智霖(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主攻)
12号 胡昊岚(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主攻)
13号 吴双军(农业与生物学院 二传)
14号 高远 (媒体与传播学院 接应)
15号 许杰仕(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副攻)
16号 孔德文(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副攻)
17号 龚博儒 (海洋学院 副攻)
18号 殷子翔(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二传)
19号 须安楠(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二传)
20号 邓常洲(农业与生物学院 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