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2025年度AEMD平台人员综合能力进阶系列沙龙第二讲聚焦AI世界探索
为持续推动平台人才队伍能力建设,拓宽知识边界,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AEMD平台于5月7日中午在E谷悟课剧场成功开展“强基·提效·创未来——2025年度AEMD平台内部人员综合能力进阶系列沙龙”第二讲。本次沙龙主题为“掌握智能世界的钥匙”,并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李嘉彬担任主讲嘉宾。李嘉彬曾担任多个信息技术协会、网络工作室的创始人及指导老师等,现负责学校学生工作体系信息化建设,在人工智能赋能业务工作方面有丰富经验。
AEMD平台党支部书记刘毓闻首先代表平台对主讲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强调本次讲座旨在为大家拓展视野的同时,引导平台员工主动思考,为人工智能赋能管理服务成效提供思路。
随后,李嘉彬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发展与实际应用,展开了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他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技术应用场景与使用建议,帮助大家了解当前AI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科研与日常办公中的潜力应用,重点讲解了大语言模型的“幻觉”问题与能力边界,从原理出发,详细分析了模型产生错误信息的原因,并结合实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策略优化模型输出质量。
在第三部分“提示词工程”中,李嘉彬为大家系统梳理了高效使用AI的关键要素,包括提示词的组成(指令、上下文、输入数据、输出指示)以及BROKE模型在实际提示词设计中的规范化作用。他强调,提示词的本质是“增强人类的表达与思考”,使用者要学会提出清晰具体的问题,引导AI生成真正“可用”的内容,而不是被动依赖。
在互动提问环节中,现场老师踊跃发言,针对AI工具的使用、信息安全、应用边界等问题展开交流。李嘉彬还介绍了目前学术界一些正在使用的辅助工具,如结合AI与真实数据库接口的文献检索引擎,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幻觉率真实性,避免被“编造内容”误导。
讲座结束后,李嘉彬还现场演示了上海交通大学SSC系统在信息化办公中的实际应用,为大家呈现了信息化技术在高校管理与服务体系中的创新实践。
本次讲座不仅拓展了老师们对AI技术的理解,也为未来在科研、教学、管理等多场景中灵活、高效、安全地运用AI工具奠定了基础。未来,AEMD平台将持续围绕技术前沿与管理实践,邀请更多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分享,助力全体老师在工作中不断突破、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