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筑梦科学前沿,共赴学术星辰大海——“李政道博士生”项目开放日活动举行
4月19日至20日,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2025年物理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李政道博士生”项目开放日活动举办。活动以“探索、交流、筑梦”为核心,面向国内外物理学与天文学领域的拔尖本科生,搭建起近距离感受顶尖科研平台的桥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90余名优秀学子,与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物理与天文学院的50余位资深学者、青年才俊共聚一堂,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展开深度交流,共话学术理想。
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钱冬和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生培养办主任李晟首先介绍了两家单位的培养特色和发展情况。钱冬全面介绍了学院在科研攻坚、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上的卓越成就——从凝聚态物理的拓扑材料研究到天体物理的宇宙探测计划,从基础理论突破到交叉学科创新,学院始终以“夯实基础、追求卓越”为导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术中坚。随后,李晟详细介绍了李政道研究所的发展脉络、丰硕成果以及“李政道博士生”项目的独特优势: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奖学金体系、定制化的国际学术交流计划、跨学科科研协作平台等一系列创新培养举措,让在场学子深切感受到中心“接轨国际、引领前沿”的育人理念。
19日下午,同学们走进李所的天问厅,在李政道先生的题词“物理照亮世界”前合影留念,正式开启科研探秘之旅。
在粒子与核物理实验室,科研团队展示的新型探测器装置引发热烈讨论。同学们围绕暗物质探测器、海铃深海中微子望远镜等,与研究人员深入交流,直观感受“宇宙线捕捉”“基本粒子探秘”等前沿课题的魅力;在凝聚态物理实验室,拓扑材料研究实验平台超高时空分辨光谱仪等尖端设备令人驻足,讲解老师结合拓扑材料的新奇物性,生动阐释“从实验室到未来技术”的转化路径;而在慕光天文台,同学们通过参观自主研发的天文观测系统,了解如何通过望远镜追踪星轨,沉浸式体验“仰望星空”的科研乐趣。从微观粒子到浩瀚宇宙,科研一线的实地探访让抽象的学术概念变得触手可及。
20日开展了学科分享活动。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部讲席教授(访问)赖东、粒子与核物理研究部副教授葛韶锋、凝聚态物理研究部副教授蒋庆东分别就各自研究部的总体情况及最新学术成果和前沿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介绍,并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与交流。
在轻松愉快的Chalk Talk海报互动环节,师生们以学术海报为媒介,展开了一对一的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同学们或驻足倾听导师的研究,或在白板上即兴推演公式,让同学们了解到了更多领域的前沿课题,拓宽了跨学科研究视野。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们借此机会交流思想、碰撞观点,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未来科研道路的热情与憧憬。下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方向,有针对性地与导师们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收获颇丰。
本次活动融合了学术盛宴、科研探秘与职业规划,在青年学子心中种下了探索科学未知的种子。此次活动还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了上海交大物理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系统性设计。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星辰大海征途漫漫。期待本次开放日的参与者们,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永葆好奇心与创造力,成为推动物理学与天文学发展的新生力量。
李政道博士生项目
李政道博士生项目是教育部于2023年启动的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项目,以李政道研究所为核心的上海交大物理学科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是首批物理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之一。此次“李政道博士生”项目开放日以“搭建学术桥梁,启迪科研梦想”为宗旨,精心打造沉浸式交流平台,面向全国高校优秀学子全面展示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的科研底蕴。活动依托李政道研究所建设的物理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重点推介“李政道博士生”项目的荣誉培养体系,通过前沿科研成果展示、导师面对面交流、实验室实地探访等多元形式,助力青年学子深度了解顶尖科研平台的学科优势与培养特色。活动不仅为广大学子打开了通往基础科学前沿的窗口,更以创新人才对接机制为纽带,为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及物理与天文学院的学科发展注入蓬勃生机,持续赋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创新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