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交大文创学院《远山领读》公益助教项目开展“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
阅读点亮乡村希望之光
人间最美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2025年4月21日至23日,上海交大文创学院《远山领读》公益助教项目开展“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忻州师范学院的领读员王东阳、周梁娟、池婧瑜、尚祎玲和李睿桢,线上为云南省的丰源中心完小、丰源中心完小南极小学分校、小官市小学以及四川省的民胜小学、喜德县红莫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带来了8堂特别的读书方法课程。
《远山领读》,一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播的公益长跑
阅读,提醒我们望向远山。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90分钟领读的意义远不只是读书,而是他们连接世界、通向未来的纽带。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师生共同发起了《远山领读》乡村振兴公益助教项目。该项目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发起地,面向全国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领读员,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为大山里的小学生领读好书,为大山里的家庭带去书声,推广乡村阅读文化。项目带领更多大学生融入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至今已开展3年。
2025年参与《远山领读》的乡村小学,从四川扩展到了云南和贵州,初步实现覆盖云贵川少数民族地区的愿望。今年,上百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通过面试成为领读员,他们已经为来自云贵川9所学校12个班级的同学们带来了8周精彩的领读,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孩子们学习了钱学森的精神,遨游了诗歌的王国,领略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也欣赏了祖国河山的壮阔。
“世界读书日”,一次书香文脉与智能时代的美妙邂逅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AI在助力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思维惰性与依赖。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远山领读》策划了主题为“阅读玩法,童书世界”的特别活动。在4月21日至23日的课堂中,领读员授课从单纯的书本教学转换为读书技巧探讨,并以创新性的互动方式,调动孩子们以“书籍”的视角(假如我是一本书)思考读书的方法和意义。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小学生从小培养独立阅读与思考的能力,不仅爱读书、读好书,还要会读书。通过对读书方法的探索,帮助他们在AI时代保持独立的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小培养他们坚实的阅读写作能力,更好地达到传承阅读文化的目的。
换位思考,一种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思维转变
4月21日下午,云南省丰源中心完小教室里的电子屏幕上,领读员周梁娟正在两千多公里外的上海同济大学,用DeepSeek演示着AI时代的魅力,只听到哇的尖叫声,同学们眼睛放光,惊喜又惊奇。“在AI时代,培养独立思考与阅读的习惯显得格外重要,今天我会引导大家思考读书方法。”周梁娟讲到,“请大家从外在阅读方式(如睡前/课间/旅行)或内在阅读方法(情节/人物/道理)考虑,如果你是一本书,你愿意读者如何阅读你?”这一新奇的互动引发了同学们热烈地讨论。“我想要在傍晚被读,因为晚上读者更容易静下心深入思考!”“我希望读者能细心阅读,不要把我弄皱弄脏!”与此同时,在云南省丰源中心完小南极小学分校的讲堂上,来自中南大学的领读员池婧瑜补充展示了更多有益的阅读方法,如康奈尔三栏笔记法、思维导图法等,并介绍了读书方法名著《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阅读的四个层次,整个课堂在欢快热烈的氛围中进行。
《孩子读得懂的漫画民法典》,一堂读好书和会读书的生动实践
4月22日晚上,在进行了读书方法的头脑风暴后,云南省小官市小学的同学们正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领读员王东阳引导下,用刚刚领悟的读书方法阅读《孩子读得懂的漫画民法典》。同学们带着问题思维,体会到了《民法典》对个人及社会的重大意义。同时,王东阳也用具体生活中的案例,将抽象的法律概念讲得活灵活现,孩子们得到一场特殊的普法启蒙。
领读员有话说
上海交通大学 王东阳,《远山领读》传播组负责人
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便是成为教师或记者,感谢学院提供的资源平台,讲课和写稿的愿望都得以实现:)。在领读员面试时,有幸结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同学,包括一些未来渴望就读icci的优秀伙伴,他们对志愿公益的热情令人钦佩。在跟课与领读时,孩子们与领读员积极互动,让我真切感受到大山孩子对知识与远方的向往。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去大凉山,线下见一见可爱的孩子们。最后祝《远山领读》越办越好!
上海交通大学 马欧文,《远山领读》学术组负责人
加入《远山领读》项目的学术组,于我而言是一次奇妙且意义非凡的经历。从选书会到课件审核,我不仅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也明白了精益求精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跟课的过程更是让我收获满满,每次看到乡村小学的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睛,积极互动的状态,尤其是“世界读书日”同学们在课程结尾一起朗读华坪女高的校训的时刻,都让我觉得这里的每一项工作都充满意义,每一次付出都能看到希望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间种下、发芽。
一本书的力量很大,也许一本书能给予他们爱和勇气,也许一本书能帮孩子们翻越大山,也许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所以也很感谢《远山领读》这个项目,给了我机会和大家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即使自己的力量非常微弱,但这条小鱼在乎,那条也在乎!我想,这也是校训“饮水思源”的意义吧!
同济大学 周梁娟
当屏幕里四川山区的孩子们举起的一双双小手,像春笋般争相触碰知识的轮廓时,每次勇敢的表达,仿佛都在生长为他们的“七十二变”,而那些晦涩的条文,随着每一次的互动,逐渐被淬炼为孩子们保护自己的“金箍棒”。“世界读书日”的领读活动中,我们把不良的阅读习惯可视化,让孩子们将他们自己代入《西游记》书籍本体来跳出自身视角的局限,以改进他们的阅读方法与习惯。领读的民法典课堂中,我们把枯燥的法条变成动画,并结合视频列举出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案例与法条,以此来引导他们明白是非对错。最后,鼓励他们可内敛不可懦弱,要勇敢地保护自己。这次支教也让我明白,维权意识的萌芽不需要宏大叙事,当山区孩子们开始回答自己知道的类似课堂上的侵权事件时,民法典早已化作春雨,渗入他们认识世界的每一道缝隙。非常幸运能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作为领读员之一为孩子们领读《孩子读得懂的漫画民法典》,共同以阅读赋能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中南大学 池婧瑜
今天的线上支教活动对我来说感触很深,在和大山里的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身上那种青春的活力。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世界的好奇,让我深受触动。在课堂上,我努力用自己积极的态度和热情去感染他们。让我特别开心的是,我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孩子们爽朗而积极的回答。从他们稚嫩的嗓音中,我似乎能感受到一种少年的力量,那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梦想的执着。课程的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朗读了华坪女高的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孩子们的声音整齐而有力,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光芒,那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我真心希望我的课堂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一股动力。我期待他们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大山,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勇敢地追求自己的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