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凯原法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联组主题党日活动
4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党支部在徐汇校区哲生馆108会议室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暨支部共建签约仪式。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专题报告、交流研讨及签署协议,助力两院党建、教学与科研业务融合,共探新文科背景下学科交叉创新与育人新模式。活动由凯原法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许月主持,双方支部30余名党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凯原法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第一党小组组长衣俊霖带领与会党员参观了智慧司法实验室,并详细介绍了数字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成果与未来探究目标。实验室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等前沿工具,展现了法学教育与科技融合的创新路径,为探索“数字法学”提供了实践样本。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余新丽介绍了学院党建工作的相关情况,重点围绕学院的党组织架构和党建工作思路展开。她从“强基固本、守正创新、融合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学院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一是注重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夯实基层党建根基;二是创新党建形式、丰富党建内容,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优良传统融入新时代党建实践;三是通过党建联建,推动“党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形成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凯原法学院党委书记解志韬介绍了学院建设与党建情况。他指出,学院充分发挥法学教育的深厚积淀,在新时代背景下深耕学科交叉融合,依托智慧司法研究院等实验平台,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创新研究体系的一系列成果。通过推动人才资源双转化,聚焦学科人才优势,以“问题场景—机制设计”为框架,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无缝衔接,既将师资优势转化为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又将学术优势反哺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通过党建引领实现法学理论与实务的深度融合。
双方支部共同开展了联组学习交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党支部书记郑丽平以“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为题,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课程建设成果,从理论高度和实践层面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依法治国的时代意义。她指出,如何通过授课使学生们更直观、深刻地领悟公正司法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员同志们不断钻研的长久课题。
凯原法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杨力提出,司法公正应通过确保判决结果的社会认同和理念革新消除体系性偏差,实现程序正义与实质公平的统一。目前,凯原法学院正着力构建跨学科协同平台,突破“形式交叉”困境,推动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实质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将采取“精讲理论-深挖实践-全面育人”的教学模式,通过互动式、场景化教学增强知识传授的接受度,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法治人才。
随后,双方教师党员围绕学科交叉与时代命题展开热烈讨论。
双方党支部书记共同签署支部共建协议,双方党委书记共同见证。在今后的支部活动中,两支部将在课程共建、科研合作、平台共享等领域深化协同。短期计划围绕联合备课、案例库建设等展开合作,长期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共同推动制度创新与智库成果转化。
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解志韬提出两院合作需“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创新”,余新丽围绕“立德树人”“学科交叉”“技术赋能”三个关键词,强调“以科研优势反哺育人”。此次联建活动标志着凯原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党建引领下迈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跨学科视野的新时代人才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