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交大学生工作骨干“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专题研修班(第一期)赴红旗渠等地开展现场教学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促进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学指委组织开展全校学生工作骨干“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专题研修,分四期实现院系学生工作副书记、学工办主任和团委书记全覆盖,旨在引导学工队伍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提升工作实效。第一期研修班于4月10日至4月12日赴红旗渠和古都安阳开展现场教学,在行走的课堂中深刻领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内核,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切实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穿透力、感召力和实效性。
在红旗渠纪念馆,学员们深入学习这一伟大水利工程的历史与精神。通过丰富的图片、实物和多媒体展示,学员们详细了解红旗渠的建设背景、艰难历程和伟大成就。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旧工具,生动再现了当年林县人民不畏艰险、团结一心的奋斗场景。
在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行走在蜿蜒的渠岸线上,聆听当年修渠人凿山引水的感人故事,观摩“老炮眼”“神工铺”等修渠痕迹以及学习“凌空除险”“铁姑娘打钎”等当年修渠事迹,深切体会到了老一辈修渠人“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胆量气魄。
通过学习红旗渠干部学院副院长陈晓萍讲授的《红旗渠精神及其当代启示》专题报告,学员们更进一步领悟了红旗渠精神,深刻感受到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也让学员们深受启发。通过观看《红旗渠》《巍峨山碑·杨贵篇》专题纪录片,学员们领略了红旗渠建设的真实场景和一个个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体会到了杨贵老书记那一辈党员领导干部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学员们还沉浸式观看了《红旗渠精神永在》情景党课,部分学员亲自参与演绎修渠故事,从第一视角体悟红旗渠精神。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学员们还来到安阳殷墟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展陈的青铜器、甲骨文、玉器等,体现了商代精湛的工艺和高度发达的文明,让学员们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进一步深刻理解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了文化自信。
育人先育己。红旗渠精神不仅是镌刻在太行山上的精神丰碑,更是新时代奋斗者的行动指南。上海交大学生工作队伍将把“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豪情化作岗位建功的锐气,以“一锤一钎干到底”的韧劲破解发展难题,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发学生工作创新发展新动能,努力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有效回应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课题,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