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与冠军对话:乒乓外交中的伟人故事

上海交大离退休干部、师生与乒乓名将郑敏之交流座谈

4月11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离休干部党委第八支部、关工委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分会在徐汇校区总办公厅二楼大会议室联合举办“与冠军对话:乒乓外交中的伟人故事”交流座谈活动。乒乓球世界冠军、中国乒乓球协会原副主席郑敏之受邀作报告,老领导、关工委老同志、退休教工乒乓球队队员、校友代表,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媒体与传播学院、体育系、老干部处师生代表等,共50余人参加。原副校长、离休干部党委第八支部书记盛焕烨主持活动。

图片 1.png

图片 2.png

与会人员通过视频回顾了今年3月在周恩来故乡淮安举办的“深情缅怀周恩来 体育精神薪火传——纪念周恩来诞辰127周年‘敏之杯’乒乓球联谊赛系列活动”。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和众多乒乓球爱好者踊跃参与,以“学习伟人 传承薪火”沉浸式教学活动、《乒乓寄情践初心——周恩来与乒乓》图片展等方式表达对伟人的追思与敬仰,让大家深入了解周总理对我国外交事业和体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感受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风范,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图片 3.png

作为“乒乓外交”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之一,郑敏之老师借珍贵的历史照片,结合自身经历,生动讲述了那段充满传奇与荣耀的岁月。她深情回顾了在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与支持下,自己从懵懂少女成长为乒乓名将的历程。一幅幅泛黄的照片记录了国家领导人与队员们亲切交谈、切磋球技的珍贵瞬间,让她回忆起领导人多次亲自指导队员业务、了解思想动态、与队员同吃同住的场景。“我是在总理的关心下成长起来的,他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给我们这些常年离家的运动员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很想念他。”郑敏之哽咽道。她还讲述了中国乒乓球队员在国际赛场上敢于拼搏、敢于胜利、敢于担当的英雄气概、夺冠后“一切从零开始”的心态和不畏强手、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她还解读了“小球转动大球”的丰富内涵。她回忆道:“毛主席和周总理曾说,要从更高的层面看待比赛,要与各国增进友谊。邓颖超曾对我亲切地说‘你们的小球震动了地球啊’,当时我还年轻,对其中的含义并不完全理解。后来回想起来,毛主席和周总理其实早已在酝酿一场震惊世界的‘乒乓外交’。”后来,中国乒乓球队访问了美国,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访问美国的团体。这次历史性的访问,不仅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也让乒乓球成为连接世界的友谊桥梁。郑敏之说:“我没有忘记老一辈的谆谆教导。”虽已退役多年,如今80岁高龄的她仍坚持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她积极传播乒乓文化,至今已连续组织十六届“敏之杯”社区乒乓球比赛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乒乓球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乒乓球爱好者。

图片 5.png

郑敏之的讲述使大家深刻感受到中国“乒乓外交”的伟大意义和中国体育精神的不朽魅力。校党委原书记马德秀对郑敏之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郑敏之老师生动的讲述,配合着珍贵的历史照片,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乒乓球事业的深切关怀和厚重情感,以及一代代运动员为我国乒乓球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她说,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球转动大球”的故事依然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乒乓球运动的荣耀,更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为当今复杂的国际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她希望交大学子能认真学习历史,深入研究外交政策,深刻领会“乒乓外交”所蕴含的智慧;传承和弘扬中国运动员不畏艰险、敢于斗争、为国拼搏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铭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以实际行动践行交大人的使命与担当,为国家发展贡献属于交大的青春力量。

图片 4.png

原副校长、离休干部范祖德说,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有效培养人们乐观拼搏的精神,更能激发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他表示,交通大学历来高度重视体育教育。早在建校初期,福开森先生将足球、篮球等运动引入我校,还举办了学校第一次运动会,为体育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历任校领导更是多次亲临运动赛场,充分体现了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与支持。自己曾分管学校体育工作,涵盖劳动卫国体育制度实施、体育比赛举办以及体育课程安排等。丰富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师生的身体素质,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爱国爱校的深厚情怀。同时,学校始终对教练和运动员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人文关怀,很多世界体育冠军也愿意到上海交大深造,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学校形成了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体育教学和运动氛围,体育也成为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6.png

体育系讲席教授、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国际裁判长孙麒麟表示,今天老中青三代乒乓人共聚一堂的机会极为珍贵。乒乓球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在老一辈领导人的关心指导下,成功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乒乓交流坚持到现在。这一辉煌成就是几代人不懈努力与积累的成果,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规律与智慧。中国乒乓球队有许多格言,如“祖国荣誉高于一切”“唯有创新才有生命力”“中国乒乓世界共享”。这些格言不仅激励着一代代运动员,更推动着我国体育事业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向前发展。交大亦有着悠久的体育发展历史,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乒乓球运动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今天的活动更显非凡意义。希望交大学子能够传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及中华民族的体育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 7.png

体育系副教授、校高水平乒乓球队主教练丁松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从上海市少体校起步,逐步登上国际舞台的乒乓球生涯。少体校严格的训练为他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体育之路需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方能取得成绩。在多次国际比赛中,他认识到乒乓球不仅是技术和力量的比拼,更是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较量,每一次胜利都源于日常的刻苦训练和对细节的追求。他表示,郑敏之等老一辈运动员树立了好榜样,他们的故事证明成功是长期努力和坚持的结果。作为交大体育系教师,他深知传承和发扬前辈精神的重要性,将专注教学与训练,将前辈的拼搏精神、高尚体育道德及为国争光的使命感融入日常教学中,致力于培养新一代运动员,为乒乓球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 8.png

体育系学生代表姜思宇谈到,聆听郑敏之老师亲历的伟人故事,让她进一步了解了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精神风范,也深深感受到体育精神跨时代的传承力量。作为一名体育传播专业学生,她学会用镜头和文字讲述体育故事,而郑敏之老师的故事让她更加明白体育外交背后的精神内涵。她表示,当今中国正处于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要时刻牢记历史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不断锤炼本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以行动续写新时代的“乒乓外交”,为体育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 9.png

学生代表向郑敏之老师献花,向日葵和红玫瑰组合的花束寓意着“向阳生长、铿锵玫瑰”。

图片 10.png

在互赠礼物环节,郑敏之准备了亲笔签名的球拍,这份礼物承载着她对交大的深厚情谊。马德秀和老校长谢绳武回赠了精心准备的交大纪念品和文化衫,寓意着交大对郑敏之老师的敬意与感谢。

图片 11.png

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此次交流座谈不仅是一场关于乒乓球故事的分享,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从老一辈的谆谆教诲到新一代的青春担当,体育精神在代代传承中愈发闪耀。新时代的交大人将继续肩负起传承与创新的使命,让勇攀高峰、团结协作、坚韧不拔、敢于创新、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激励更多学子拼搏奋进,以青春之姿书写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篇章。

林宇佳
郑丽坤
老干部处
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