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金话筒”训练计划“铸魂·腾翼·聚智”集体备课会举行

4月7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金话筒”训练计划“铸魂·腾翼·聚智”集体备课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B401会议室举行。中国商飞民用试飞中心党群工作部(企业文化部)副部长温鑫、宣传企文室主任张丹,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校团委书记、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劲湘,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党总支书记高磊,图书馆副馆长徐璟,图书馆馆员、上海交通大学教工朗诵演讲协会副会长刘音,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党委书记余新丽、党委副书记张巍等校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宣讲团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集体备课。会议由宣讲团团长邓乐典主持。

wps_doc_0.jpeg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致欢迎辞,他回顾了宣讲团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宣讲团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不断成长,取得了诸多成绩。邢云文强调,理论宣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思想的启迪。中国商飞作为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领军力量,承载着国家航空梦的希望。其发展历程中蕴含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中国航空人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真实写照。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中国商飞与交大有着良好的合作传统,本次备课会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深入挖掘中国大飞机和试飞员的故事,将其讲好、讲透,让这些故事能够走进校园、走进思政课堂。

备课会上,四组成员依次进行宣讲展示,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wps_doc_1.jpeg

孟子楠以《云端上的中国名片:大飞机半个世界的逐梦之旅》为题,讲述了中国航空事业的辉煌成就与发展历程,将航空精神与时代脉搏紧密结合,生动诠释了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卓越贡献。

王月、王颖、郑宜聚焦《“琮”何而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因密码》,深入挖掘良渚玉琮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从古代文物的独特视角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相融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时代价值。

张亦俭、雷语带来《创新人才引领时代发展——当‘哪吒’遇上未来》的宣讲,以当下热门的动画形象“哪吒”为切入点,探讨创新人才在推动时代进步中的关键作用,将创新精神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阐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和造就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吴懿欣的宣讲主题是《交大人的选择》,她从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历程与优秀校友事迹出发,展现了交大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与坚定选择,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传递出交大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精神内涵。

与会专家对四组宣讲进行了深入点评。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宣讲团成员的精心准备与精彩表现,同时也从理论深度、内容逻辑、表达技巧、感染力等多方面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们指出,宣讲和演讲大不相同,理论宣讲不仅要准确传达思想内涵,更要注重与听众的情感共鸣,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案例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理论“活”起来,真正走进听众的心中,打破宣讲人与观众之间的“隔膜”。

wps_doc_2.jpeg

温鑫、李劲湘、高磊以及余新丽四位老师分别为宣讲团新任讲师代表颁发了聘书。

wps_doc_3.jpeg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备课会主题鲜明,内容鲜活,成效显著,宣讲团成员展现出了深厚的理论素养与良好的语言功底。胡昊强调,集体备课会是宣讲团不断成长壮大的“秘诀”,接下来宣讲团应聚焦交大优势学科,持续打造若干不同主题的品牌;持续加强与不同学院、不同学科间的合作,让宣讲既有载体又体现思想性;他鼓励宣讲团成员提升自身素养,走向广阔天地,更多参与网络微课、“李叔同杯”、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等赛事,以赛促学,在服务好交大校园的同时,更多服务社会。胡昊希望宣讲团成员能够更好地宣传和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继续用青年学生生动、鲜活的语言,让党的理论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备课会后,图书馆馆员、上海交通大学教工演讲朗诵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朗诵协会会员刘音为宣讲团成员进行了主持演讲技巧专题辅导。

wps_doc_4.jpeg

刘音凭借其在演讲主持领域的深厚造诣和丰富经验,为宣讲团成员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演讲技巧培训。此次专题辅导为宣讲团成员提供了专业的发声、仪态等方面的指导,让成员们受益匪浅。

鲍雯、李萍
林洁妤、鲍雯
马克思主义学院
袁玲
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