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聚焦数字文化新质生产力与未来产业变革
第七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在沪举行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以其蕴含的科技创新、知识密集、跨界融合等特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文创产业升级创新,重塑全球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文创新生态体系。新质生产力如何通过赋能内容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组织等方面的提档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进而构建起一个更加开放、互联、智能的文创发展新生态?
面对这一时代之问,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主办的第七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于2025年3月28日至30日在上海举行。此次国际会议以“新质生产力·经济新驱动·文创新生态”为主题,旨在汇聚全球智慧,共寻新质生产力与文创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推动全球文创产业和文创经济步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数智融合:技术赋能大文创跨学科创新
3月28日,国际会议开幕式暨主旨论坛召开,来自政、学、研、产业各界的嘉宾以学科交叉视野展望数智技术对文创产业带来的深度重构。文创学院副院长、大会主席薛可主持会议,并向所有与会嘉宾表示了热忱欢迎。薛可表示,在智能技术赋能全球文化诠释的进程中,要坚守世界文明多样性基因,搭建智能时代学科交叉充分沟通的对话平台,携手海内外学者和业界人士,共商全球文创产学研互动新趋势,寻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机遇。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波英、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院长张伟民发表开幕致辞。聚焦AI与创意产业、数智时代博物馆文创新生态、生成式AI的社会技术想象、AI 大模型时代的人机交互模式、AI的产业应用场景等前沿议题,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波英,前国际传播学会主席、悉尼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数字传播与文化教授、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桂冠研究员Terry Flew,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欧洲科学院院士、拉夫堡大学协理副校长、比较媒体分析教授John Downey,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孙凌云,完美世界控股集团董事长、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萧泓等海内外嘉宾结合前沿理论和生动案例,以传播学、博物馆学、计算机学、艺术学多元交叉,共同探索实现AI与人类价值和谐共生的文创新生态。
多元破界:全球院长共议新质教育模式
延续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传统,本届大会设置院长论坛,持续推进文创教育多元创新、国际合作的融合发展路径,聚焦数智时代背景下文创教育的革新道路。本次大会以“数智融合:文创交叉学科发展新驱动”“多元共建:新质文创教育模式新生态”两大平行议题为锚点,汇集包括北京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悉尼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拉夫堡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拉塞尔艺术学院、东华大学等近20所国内外相关领域顶尖院校的学术领袖。面对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创教育如何坚守人文底色、激发人类创意始终是高校需要面临的重要命题,与会院长分享了各自领域和所在院校在学科建设、项目设置、人才评价、培养方式上的诸多创见,以全球智慧应对数智文创的新质教育模式需求。通过多元视角的碰撞与经验分享,本次院长论坛为全球文创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路径与理论思考,标志着“多元共建、跨界融合”的新质文创教育生态正逐步成型。与会专家希望通过人文与科技结合、本土与全球互动、多元主体协同,共同推动建立全球高校文创教育协作网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懂技术、有情怀、具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产业共振:从理论到实践的全球协作生态
在大会的9个平行分论坛上,以“数创非遗与新质生产力”“中国传统艺术与传播”“文化创意产业:人文与经济的融合”“智能文创产业新模式”“策展平等与数字媒介”“人机交互与创意体验”“新文化空间与新乡土生活”“数字美学与文创设计”等为主题,与会学者从技术伦理的深度探讨到教育革新的创新实践,从非遗活化的数字化探索到元宇宙经济的场景重构,七十余位参会者系统回应了数智文创时代关于文化传承、产业升级与全球协作的时代命题。此外,本次会议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闭环,以学科融合、产业实践为研究导向,在学术交流之外设置了电子剧场和元宇宙AR体验等多项特色活动,观众可以漫步于国际文化遗产地的高精度数字化扫描场景之中,沉浸式地体验国际文化遗产数字临场感。
自2018年首届会议启幕以来,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已成长为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高端对话平台,成为推动全球文创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标杆性学术品牌。今年会议进一步凸显国际化、学科交叉与产业实践,通过三大核心亮点展现数智文创的前沿趋势。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一场围绕未来产业的系统性布局正在国家战略层面全面展开。如何在传统动能放缓的背景下,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打开价值创造的新空间,正是数智文创的未来潜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