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交大关工委举行纪念交通大学第一个党团支部成立100周年集体备课活动
为纪念交通大学第一个党团支部成立100周年、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宣传阐释的理论性和针对性,上海交大关工委于2025年4月3日上午在闵行校区文博楼举行纪念交通大学第一个党团支部成立100周年集体备课活动。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胡近,副主任纪凯风、罗九甫、吴玉瑛,离休干部党委书记、关工委秘书长颜淑霞,校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副主任、校史馆馆长欧七斤,以及校院两级关工委老同志负责人、特邀党建组织员等近40人参加活动。活动由胡近主持,分为理论学习、参观学习两部分。
胡近在讲话中表示,本次集体学习围绕交通大学党团组织成立与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开展,不仅是对交通大学第一个党团支部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更是一次对党史、校史的深入学习,有助于推动关心下一代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他指出,交大既是科研教学重地,也饱含着浓厚的红色基因。进入新时代,仍然需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守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不惧流血牺牲的品格,立志为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他希望老同志们将集体备课的内容与自己的研究专长相结合,做好理论宣传阐释的备课工作,积极参与远航教育、启航教育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源五老宣讲团”的作用以及“五老”的理论和经验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交大故事。
欧七斤受邀作题为“传承英烈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交通大学英烈群像”的专题备课。他深入剖析了交通大学党团组织的发展脉络和重要意义,详细讲述了唐榕炳、周志初、黄君珏等革命英烈事迹。他表示,这些英烈们的伟大事迹,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精神坐标,希望通过“五老”讲述给青年学生,让当代青年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校关工委委员、理论研究基地副主任龚诞申作宣讲团2025年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他对交通大学第一个党团支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从马克思主义在交大校园的传播、第一个党团支部在学生进步运动中成立、抗战期间的学生进步活动等多个方面作了备课指导。他表示,老同志们应当教育新一代中国青年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把青春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不负党和人民殷切希望。
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于无声处——黄旭华校友纪念展”与“实业兴邦、兴学强国——纪念盛宣怀(交通大学创始人)诞辰180周年档案文献展”。老同志们边听边讨论如何将理论收获、学习体会融入自己的备课内容,纷纷表示将不断打磨授课内容,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授课能力。
会上,胡近对“一院一品牌”计划、院系关工分会学生委员与青年教师委员试点、“读懂中国”项目推进、理论研究基地验收、教育部关工委研究课题开题与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面上课题申报等近期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颜淑霞通报了上海市教育系统基层关工委秘书处(办公室)负责人会议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