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术交流月”系列活动暨“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讲座”第一期举办
4月1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国际学术交流月”系列活动正式开启,暨“国际马克思主义前沿理论讲座”第一期在东中院2-206教室举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院弗里德里希·奥托·沃尔夫(Friedrich Otto Wolf)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回顾”的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教授担任与谈人,副院长韩振江教授主持讲座,副院长鲍金教授、卜祥记教授等教师出席讲座,包道广博士担任学术翻译,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首先,邢云文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沃尔夫教授颁发顾问聘书,沃尔夫热情回赠了自己的著作。讲座伊始,沃尔夫以自身学术经历为切入点,回溯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资本论》研究热潮的历史背景。他在学生时代受到了阅读《资本论》热潮的影响,这一热情持续至今仍未退却,于是他自此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沃尔夫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从早期哲学到伯恩斯坦“修正主义”之争,从斯大林体系的教条化倾向到拉布里奥拉、葛兰西、卢卡奇、阿尔都塞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创新突破的发展历程。他重点谈到,目前欧洲社会仍然面临种族、性别、殖民等复杂社会问题尚未解决,而德国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主要在于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工具,在“纯粹理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而不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来发展。而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是一种实践,他汲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资源,并创新性地将辩证法运用于《资本论》的研究中,使得辩证法成为一种极具生产性的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是普遍原理,它设定了自由解放的社会目标,但没有给当代社会提供具体方案,因此,每个国家的解放路径应当与本土实际情况结合。
随后,邢云文进行了点评,并与沃尔夫就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进行学术讨论。沃尔夫指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两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一,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开创性阐释,为世界政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思想,为世界理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打开了全新的大门。在讨论环节,沃尔夫与师生就其他问题进行了精彩交流,本次讲座在掌声雷动的热烈气氛中圆满闭幕。
“国际马克思主义前沿理论讲座”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术交流月”的重要品牌活动,本次学术讲座吸引了近百名师生积极参与。该系列讲座将持续邀请德国、法国、希腊、美国等国际知名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来校,搭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国际对话平台,大力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