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学生代表座谈会
为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倾听学生实际需求,更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3月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B401会议室举行2025年春季学期学生代表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余新丽、副院长鲍金、党委副书记张巍,学院教务办、学工办相关负责教师以及来自各专业、年级的硕、博士研究生代表一起参加了座谈交流。会议由学工办主任杨波怡主持。
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依次发言。部分同学结合春晚机器人、DeepSeek等前沿技术,探讨AI对学术研究、舆论生态的双重影响;部分同学对国产文化IP《哪吒2》《黑神话:悟空》的“破圈”现象展开讨论,并从文化自信视角剖析技术赋能下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部分同学积极分享寒假返乡见闻,讨论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提及哈尔滨亚冬会推动冰雪经济转型、衢州高铁贯通激活文旅融合、乡村电商助力农产品“出圈”等鲜活案例;还有部分同学围绕个人成长发展、职业就业选择进行探讨,或聚焦论文攻坚与跨学科研究,或分享党建实习与职业探索经验,并针对当前就业形势,提出搭建“校—地—企”资源平台等建议,以应对信息壁垒与地域性挑战。
与会老师认真倾听,与大家互动交流,对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逐一回应。
鲍金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发言。针对同学们热议的AI技术应用问题,他鼓励同学们主动选修跨学科AI课程,在利用好AI技术的同时也要恪守学术伦理底线,同时警惕过度依赖AI导致的思维钝化与人际疏离问题。
张巍与同学们互动交流,对同学们关切的问题进行回应。针对择业困惑,她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各类就业导向型人才培训计划,并建议同学们主动参与顶级赛事和社会实践,锤炼多元能力。
余新丽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同学们思路开阔、积极进取,对同学们的建言表示感谢。她就同学们关心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补充,表示学院将继续为同学们争取各项优越的条件,同时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深入学习黄旭华学长的事迹,强化责任担当;二是要增强自信,提前做好规划;三是要把握时代,增强自身实力。
本次座谈会通过师生深度对话,全面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与发展诉求,进一步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交流,为推进新学期各项工作、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