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卜军教授做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3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卜军教授,携同放射科副主任吴连明教授及博士研究生陈一凡,应邀走进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带来题为《青年医生成长之路》的专题讲座。他们结合自身深厚的医学实践经验和职业发展轨迹,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助力未来医学人才的成长。
临床与科研并重——优秀医生的成长之路
讲座开始,卜军以“手术医生与医学大家的差异”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临床研究在医学职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一名卓越的医生不仅要精通临床技能,更需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推动医学进步。他强调:“优秀的医生不仅是疾病的治疗者,更是医学知识的创造者。我们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思考如何让医学更进一步。”卜军还结合自身从医与科研经历,鼓励医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保持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提倡同学们珍惜每个学习与成长的阶段,勇于挑战自我,不断积累学术成果,为个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医学成长的阶段性解析——从青苗到栋梁
吴连明结合自身二十年的求学与从医经历,形象地将医生的职业发展比作青苗的成长过程。他系统性地解析了医生职业发展的三个关键阶段——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至主任医师,深入剖析每一阶段的职责、挑战与发展路径。他强调,青年医生应保持初心,勇于面对挑战,在不断精进临床技能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他还指出,医学成长的关键在于积累与沉淀,每一位青年医生都应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在科研探索中磨砺意志,并在实践积累中锤炼职业素养。
科研与成长并行——突破自我才能走得更远
作为宝钢教育奖获得者,博士研究生陈一凡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博士阶段的科研心路。他以在德国慕尼黑学术交流的经历为例,提醒同学们在专注学术研究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人成长,享受科研过程。他强调:“成长本身是一种体验,唯有享受其中,才能不断突破自我。”陈一凡还围绕科研项目申报、实验设计、学术报告等关键环节,向在场医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建议。他鼓励大家珍惜每一次学术训练的机会,在实践中锤炼科研思维,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AI 时代的医学发展机遇
在互动环节,面对同学们关于“AI时代医学生如何发展”“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等问题,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解答。他们一致鼓励医学生立足当前,主动拥抱新技术,勇敢尝试不同学术领域的探索,以阶段性目标为导向,不断拓宽职业发展路径,实现持续突破。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这场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交流,不仅为医学生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也点燃了他们对未来医学事业的无限憧憬。未来,他们将在医学道路上承载初心与使命,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医学发展,以更扎实的专业素养应对临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