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化学化工学院走进“交大-江川”学区开展“开学第一课”科普活动
2025年2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樊春海受邀走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开学第一课”开展科普讲座。同期“交大-江川”学区自然科普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举行。
樊春海作主题为《运动、营养、健康》的科普讲座。他首先介绍了“体医融合”这一基础研究的新领域,指出运动在慢性病的防治、发展过程和衰老功能的下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整个生命周期乃至人类进化的重要影响。他表示推动运动转化医学,可以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被动健康到主动的健康。他用丰富有趣的案例深入浅出地科普了运动背后的科学知识以及经络系统的内在机理。他强调,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于发现已有理论的错误并加以纠正。他结合营养健康学中常见的“知识误区”,指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理选择饮食。最后,他祝愿同学们能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会健康饮食,用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健的体魄迎接新的学期。
在互动环节,樊春海亲切地与学生交流答疑,为他们打开了探索科学的大门,也点燃了思维的火种,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樊春海向学生代表赠予科普丛书《万物生辉》和《那一条条问河》,让科学的智慧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打造“高校-社区-中小学”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共同体,由江川路街道、上海交通大学基础教育办公室、化学化工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海洋学院共建的“交大-江川”学区自然科普教育基地正式成立。基地向化学化工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海洋学院授首批“科普基地成员学院”,并聘任首批“校外科普辅导员”。
仪式后,来自三个学院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们在科创实验室开展“自然知识启‘萌’”活动,分别带来了“蓝晒”书签自制实验、声波可视化演示课堂以及“鱼儿也能飞?——揭秘小飞鱼‘飞行’的奥秘”科普讲座,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神奇与乐趣。
江川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建新,上海交通大学基础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刘轶昆、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华博、物理与天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朱敏、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许艳,江川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磊,社区学校常务副校长陈庆悦,“交大-江川”学区办主任屠红伟、副主任卢琴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长王叶婷、党委书记曹忠伟以及学区各校师生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相关师生代表共同参与活动。
张磊在致辞中表示,街道和学区将继续支持中小学科普教育,借助“大零号湾”及上海交通大学的优质资源,为自然科普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开启新的篇章。王叶婷提到,实验小学已规划“校园四季科学课程”,结合“院士进校园”、项目化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未来,“交大-江川”学区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教育内容,继续加强与各中小学的联系,以科普教育为载体,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科学教育,助力更多同学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