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举行新任团长聘任仪式并开展集体备课会
岁序更替,万象更新。12月31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B401会议室开展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余新丽、党委副书记张巍、“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新任指导教师钟晨宁以及宣讲团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备课会由宣讲团团长邓乐典主持。
余新丽、张巍依次为指导教师钟晨宁以及新任团长杨世照、林洁妤、邓乐典、陈思宏颁发聘书。
在集体备课环节,“声入人心”宣讲团成员居楚漪和张钰分别作了精彩的示范宣讲。居楚漪以《文化的“体”与“用”》为题,从习近平文化思想出发,深入阐述了交大人在文化传承中“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自觉和在新征程中创造新文化的责任。张钰以《初心不改,薪火不熄:上交百年科学家精神的赓续与传承》为题,介绍了交大科学家精神的具体内涵,并通过钱学森、黄旭华等科学家的实例,展现了科学家精神在交大的传承与发扬。
钟晨宁分享宣讲经验。他强调,理论宣讲的核心在于以日常坦诚且接地气的语言去“讲道理”,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的体现。他勉励宣讲团成员要深化理论功底,善于结合红色案例来丰富宣讲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受众。同时,具备灵活应变能力,熟练掌握宣讲技巧,有效提升宣讲质量。最后,他鼓励宣讲团成员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会,不断积累素材,通过实践锻炼成为有担当、有深度的知识分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党的创新理论贡献力量。
张巍向学生代表赠送学习资料,并鼓励同学们相互分享学习心得,携手共进。她指出,宣讲团成员在理论上要深入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中汲取丰富的理论素材;在实践中要走出“课堂”,参与实地走访,发掘生动具体的案例,将个人感悟与情感融入宣讲内容之中; 她鼓励团员们积极准备并完善课件,把握宣讲逻辑主线,更好地展现宣讲风采,讲好中国故事。
余新丽作总结发言。她对宣讲团过去一年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对宣讲团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她指出,2025年宣讲团将聚焦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的足迹,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宣讲形式,如访谈、讲述、体验等,深入挖掘上海红色文化、城市精神与时代价值,以增强宣讲魅力。同时,宣讲团将邀请更多大思政课方面的专家学者、大思政课建设专家顾问,聚焦“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指导宣讲团集体备课,推动宣讲课程的体系化、学理化,增强宣讲服务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最后,她表示学院将有效实施人才培养“金话筒”计划,依托宣讲团开展讲学活动,积极传递党的声音和时代精神,担当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
此次集体备课会的落幕,为“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迈向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激发了宣讲团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宣讲团成员们将接续奋斗,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动人的宣讲之声,勇担时代使命,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光芒、唱响时代正能量之歌,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