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交大学子在2024年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中创历史最佳成绩
2024年度全国各学科方向的“田家炳杯”大赛落幕,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的学子们凭借卓越表现,取得建院以来的最佳成绩。“田家炳杯”教学技能大赛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检验,也是对教育学院“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育人成效的重要展示。在这场汇聚全国顶尖学子的竞赛中,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共有20名学生参与,覆盖7个学科方向,最终8名学生在决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多个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展现了教育学院学子扎实的学科知识功底、卓越的教学设计水平和出色的临场应变能力。
“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技能大赛是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研究生层次教学技能赛事,旨在锤炼教育硕士的教学技能,检验院校人才培育效果,并培养具有先进理念和扎实技能的优秀师资。
今年,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联合承办2024年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暨数学教师教育实践创新论坛。此次活动对展示学校教育硕士培养成果,彰显学校教师教育特色有重要意义。自大赛启动以来,学院给予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协作,为来自全国各地106所高校的参赛师生提供坚实保障,确保了赛事和论坛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组织培训、提供资源和教学设计指导,为学院参赛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学院林洁妤等8名学生,经过严格遴选、初赛的层层筛选进入决赛,最终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斩获佳绩,其中李秉泽、彭博康、申宛月三位同学荣获数学、英语学科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刷新学院参赛以来最佳成绩。学生们在比赛中的杰出表现,赢得了评委和同行的高度评价。这不仅彰显了学院学生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更体现了教育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就。
参赛心得
林洁妤 学科教学(语文)
心以至坚,路以致远。与其说本次“田家炳杯”比赛是一个目标,不如说它是一种动力,是一股在激励中让我不断去触碰优秀、走近优秀、变得自信与优秀的力量。回顾比赛,过程虽激烈艰辛,却有很多暖心的瞬间,其中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我的导师熊梓吟老师和带教陈雨露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优秀师兄师姐的榜样指引与好朋友的快乐默契前行。永远不为自己设限,每个努力的人都会发出自己的光。
李秉泽 学科教学(数学)
衷心感谢学院与徐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有幸在田家炳杯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备赛过程虽充满挑战,但在徐老师的专业引领与鼓励下,我不断突破自我,深化了对数学教学的理解。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凝聚着学院的栽培与导师的心血。我将以此为动力,继续在教育之路上砥砺前行。
彭博康 学科教学(数学)
仍旧记得赛前在陈瑞球楼126备赛的那段时光。学院的老师陪伴我们一遍遍优化教学设计,一次次改进教资教态,一点点修改ppt和板书。我的教学风格愈加形成,也更加能在讲台前从容、自信。在此感谢我的导师芦老师,以及学院多位老师的细心指导。比赛的成绩已然是过去,未来希望能在真正的三尺讲台上,让自己的教学更进一步。
徐星语 学科教学(数学)
很幸运能够参加田家炳教学技能大赛,也很幸运能在田家炳比赛中获奖,回望从备赛、到参赛、到最后获奖的整个过程,感谢徐斌艳老师、芦畅老师以及导师刘莉老师在备赛期间帮助我反复磨课,正是这一遍遍磨课使得课堂中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理解也渐渐明晰起来;感谢学院行政老师在备赛期间的全力支持,那段时间学院里到处是你们忙前忙后的身影;最后也要感谢努力备赛、从容参赛的自己,还记得导师在赛后关心我比赛情况时,我能十分坚定地回答“无论是否获奖,备赛过程中收获还是挺大的,最起码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要比之前透彻许多”。这段有关田家炳的美好记忆注定会在我未来的日子里闪闪发光。
申宛月 学科教学(英语)
本次比赛我真的得到了满满的收获。我最想要感谢的是老师们,尤其是导师张晓乔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指导,乔乔老师在比赛前一天还依然在电话里为我加油打气。我也很感谢淑华老师一路陪伴、保障我们安心比赛。在比赛中,各位选手表现精彩纷呈,也让我意识到比赛中想要出彩一定要敢于创新、把握时间、呈现精华。教育这条路依然道阻且长,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加油,也祝学弟学妹们好运。
焦雯晗 学科教学(英语)
获得田家炳教学技能大赛全国三等奖,于我而言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经历。从备赛之初,我幸得郭文娟导师悉心指导。从初赛开始,导师便引领我突破传统教学框架,精心打磨课程,将英语核心素养深度融入教学环节。经反复锤炼,我得以顺利通过院系选拔与初赛考验,成功晋级全国决赛。决赛中,有知识经验的收获,虽有些许遗憾,我仍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铭记导师教诲,持续奋进,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力求在教育领域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这份荣誉是激励,也是鞭策。我将在教育征程中不懈探索,努力为学生成长与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李麒 学科教学(历史)
衷心感谢田家炳大赛赋予的舞台、教育学院的悉心栽培以及导师刘学良老师给予了我的支持与指导。在备赛期间,我深刻认识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教育基本功的重要性,每一次的挑战都让我更加坚定教育初心。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教育学院培养模式的认可。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基础教育领域,在成为卓越教师的道路上继续努力。
孙悦竹 学科教学(化学)
虽然这次比赛结果并未达到我最初的期望,但这次经历给予我的,远比成绩本身更加珍贵。感谢我的导师余天佐老师。在比赛过程中,余老师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更是不远千里赶到成都,与我并肩作战。我还要感谢化学院的陈虹锦老师和仇毅翔老师在初赛课程设计中给予我的支持。同时,我也要感谢同组同学、顾乔晟和李萌晴同学在初赛准备时给予我的帮助。相信下一届学科化学的同学们一定能走的更远!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将继续坚持重视高质量未来教师培养,肩负“国之大者”的使命与担当,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支持,践行“教育家精神”,培养有情怀的“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