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第二届交叉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 “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与人文对话”举行
11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第二届交叉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与人文对话”在人文学院音乐厅举行。《探索与争鸣》副编审屠毅力,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国栋、常辉,文科建设处副处长高延坤,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仇浩,人文学院院长吴俊、党委副书记陈丽璘,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特聘教授张先飞、教授张朝阳,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获奖学生和校内学生代表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人文学院副院长汪云霞主持。
张国栋致辞。他指出,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深刻影响社会发展,深度赋能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他强调,无论是人类与人工智能、人与人、还是科技与人文的交叉,都要紧紧围绕当下时代的主旋律,相信论坛的举办必将在科技与人文激荡、思想与智慧的启迪中,为与会师生提供思考和指引。
吴俊致辞。他结合交通大学以及人文学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特点,为与会师生介绍了人文学院注重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努力营造兼容并蓄、开放融合的学术环境的相关政策和举措。他表示,此次论坛必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汪云霞介绍了论坛筹办、征稿、评审的相关情况。论坛自2024年8月征稿以来,受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诺丁汉大学等57所高校研究生投稿77篇。经评审委员会专家初评与复评,共有37篇论文入围并获奖。她表示,此次论坛投稿遍及海内外,地理和文化空间广阔,堪称一次跨地域、跨文化、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盛会。
颁奖典礼上,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黄金泉等4人获一等奖,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熊一霖等11人获二等奖,华中师范大学方健霖等22人获三等奖。与会领导分别为获奖同学颁发证书。
常辉作“语言与健康研究”主旨报告。他结合国内外医学、理学、人文各领域的成果,强调要从语言学、医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在文理医工交叉的发展路径中,采用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技术手段,构建语言健康的知识理论体系,研发智能型语言健康检测与训练系统,以促进国人身心健康,培养相关领域高级人才。
叶舒宪作“熊经鸟申与鹰熊合演”主旨报告。他梳理了中国历史和文化源头,在对史前神话信仰的探寻中重申我国优秀文化基因,为与会师生带来别开生面的文物与文本讲演。
论坛一等奖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黄金泉、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梅雪容、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周燕妮、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熊一霖分别作大会发言。人文学院历史系张朝阳教授、哲学系邓刚副教授、屠毅力编审和张先飞教授分别点评。
下午分论坛会场,获奖同学围绕此次交叉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四个主题:“ChatGPT冲击下的人文学术前沿”“人工智能与科幻文学”“AI视域中的数据、文本:历史与未来”“人工智能与人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汇报。与会师生围绕论坛主题深入交流。分论坛由张先飞、屠毅力主持。中文系龙其林教授、唐启翠副教授、胡建升副教授,历史系董煜宇副教授分别做点评。
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获奖同学对新兴领域的探索欲望和研究成果,期待同学们在人工智能时代进行专有性、前沿性、特色性研究,在学科交叉与融合中不断提升能力,展现风采。
本次论坛在深度的专业分享与开放的观点碰撞中圆满落幕。论坛的举办为各院校与院系的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搭建了高效平台,为未来的学术交流与研究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交大人文学院将以交叉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为依托,继续推动文理交融、科技与人文对话,为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寻找新路径和新方法。